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变化,不仅由中国革命本身的条件而且是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191963日以后,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

——摘编自陈慧道《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二   19218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它“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书记部成立后,分别又成立了北方、山东、武汉、湖南、广东分部,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负责人。1922年,书记部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无政府派”等。南方分部在组织会议期间,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各派没有对此提出异议。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摘编自王永玺《新编中国工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 . 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出发地。根据所学,分别指出唐朝时期,中外高僧经由陆路、海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   从明中叶至清末,中西文明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和交流,特别是后一次的接触,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后一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随着西方列强军事、经济、政治方面的扩张,西方的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并与我国传统文明发生激烈的冲撞和交流。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中西文明“接触与交流”的角度,简述明朝中后期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如果要论证洋务运动推动了“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你会提取教材中的哪些信息。
3 . 古代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近代以来西医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学焕发新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药的各方面理论也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因此,中药理论并不从具体微观成分出发。

——陈信云《中药学》

材料二   1825年,英国医生郭雷枢随英国商行到广州,开办了一家诊所,为广州的中国居民及外国人治病。由于大量的英国散商船只及美国商船几乎都没有随船医生,于是,郭雷枢向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建议在黄埔建立了一所“海员医院”。1834年,美国医生伯驾受美国教会的派遣来到广州。当时岭南地区眼病患者十分普遍,而中医向来不善眼科。于是,伯驾创办了眼科医院。1838年,中华医务传教会成立,试图“通过为中国人治病来向他们展示基督教实际的慈善”。

——董少新《19世纪前期西医在广州口岸的传播》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125.7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

——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药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中药学方面的两部重要典籍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鸦片战争前西医在广州传播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中医外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成因。
4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维护我国政治立场、改善国际外交环境、弘扬价值观、体现制度优势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双方声明:

……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扩大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努力解决交通、通信、商贸、财税、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确立的外交政策,并概述该公报发表后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并概述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近代以来,高新技术与现代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在社会系统中重要性日增的特殊力量,其内在政治价值也逐渐显露。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高新科技深刻影响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出发,以农业现代化为例,分别指出高新科技在推动粮食生产与储备过程中的表现。②从“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在电子商务与国际金融方面的积极影响。
2022-04-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商业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熙宁之前,宋朝一律要求各地缴纳征纳实物,结果是缺物地区的农民只得从市场高价购买完纳。为此,神宗熙宁二年,实行均输法。

具体办法是:在歉收地区和不生产的地区不再征收实物,而责令农民交钱,官府设立发运司根据京城的需要,到低价区和地近的地区购买,并买进一些可以经营的商品进行运销,从中获利。该法实施后,“便转输,省劳费”。“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二   2003年私营企业农产品出口额为2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2.24%,国有企业农产品出口额占43.6%,外商投资企业占38.37%;到2013年,私营企业农产品出口额为365.2亿美元,占54.4%,国有企业占10.39%,外商企业占31.8%。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超过出口,达46.93亿美元,到2013年扩大为508.1亿美元。

——林云芳等《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商业“高度繁荣”的表现,概括“均输法”实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状况,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状况形成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6 . 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建设与创新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至于开元、天宝之中……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

——摘引自[唐]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二  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隋唐刑律近承北齐,远祖后魏,其中江左因子虽多,止限于南朝前期,实则南朝后期之律学与其前期无大异同。

——摘引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三  [开皇]五年五月,工部尚书长孙平奏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是时义仓贮在人间,多有费损。十五年诏令:“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贞观二年四月,上曰:“既为百姓先作储贮,官为举掌,以备凶年,深是可嘉,宜下有司,议立条制。”户部尚书韩仲良奏:“王公以下垦田亩纳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永徽二年敕:“义仓据地收税,实是劳烦,宜令率户出粟,上下户五石,余各有差。”

——摘编自[隋]《隋书·食货志》[唐]《唐会要·仓及常平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隋唐时期“以进士为士林华选”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唐朝官员考核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政府注重礼治的官方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简要概括这一历史时期推动“刑律儒家化”的原则与目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由隋初到唐中期义仓设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历代统治者重视民众基本生活保障的根本目的。
2022-03-0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7 . 大国政策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世界经济在动荡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所征关税平等。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结束了无休止的争论,“自由贸易被宣布为立法的指路明灯!”1853年和1860年格拉斯顿的两次财政改革,最终扫除了保护关税的一切残余,1000余项征税货物除了30余项外全部免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这“给英国工商业保证了全部必要的发展地盘”。1870年英国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相当于法、美、德、俄四国的总和。

——张云宜《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自由贸易运动》

材料二   1940年,美国大多数民众已由孤立主义转向对大洋彼岸的不列颠的深深同情。19405月,被美国视为根本利益的安全线——莱茵河边界已被德国突破。罗斯福意识到美国“门罗主义,海上航行自由原则,西半球的团结——都将成为明日黄花”。1940年年底,丘吉尔就向罗斯福发出了“致命的危险”求救信。为此,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设想,即根据战后归还原物或提供替代品的谅解出借武器等军需品。1941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向总统认为其防务对保卫合众国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的政府出售、转让、交换、出租、借与”任何防务器材。

——刘芳《美国简史》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摩擦进行共同协商和调节。国际协调的形式主要有下述三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吴正俊、史晋娜《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经济调节机制”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
8 . 依据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还讲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如毛泽东所言,中共八大深入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引自卢洁《中国梦 ·复兴路》

材料二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有指导作用,概括起来说,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第一,一条线一大片即实行反对两霸、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建立国际反苏阵线的方针。中国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对苏美霸权主义行径,特别是反对苏联的侵略扩张,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条线”,即沿苏联周围,从中国经日本,到中东,到西欧,南到大洋洲,最后到美国这一条线:“一大片”,即这条线周围的国家。第二,“左、中、右都让来”,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摘引自罗恩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并概述大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并阐释1949-1976年这一时期伟大建设成就的深远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材料二

制度名称概述
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汉人和契丹人实行南北分治
编入该组织的女真人平时从事狩猎、捕渔等生产活动,遇到战争,青壮年则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应召去打仗
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既避免了宋代过分分权造成的内部派系林立,人浮于事等现象,也避免了类似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名称及唐政府治理西域的机构。从疆域及民族关系的角度,指出唐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标号①、②指代的制度名称及创立它们的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的影响。
10 .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这就将实学思潮推向了高峰。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除此之外,“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思潮遍及政治、经济、学术、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其基本特点是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求“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明清之际至清康熙中期是实学思潮的高涨时期。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十四、十五世纪,东西方不少国家进入封建社会末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封建母体中孕育。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出现工场手工业、包买商人等新的经济因素,并迅速扩大到英、法等国家。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表明世界历史正在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然而,在这关键的时期,中国与欧洲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导致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差距。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实学思潮”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统治者在内外两层面采取的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的政策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021-09-05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