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
2 .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曾言秦朝修筑长城造成的影响:“秦祸北构于胡,……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汉朝贾谊谈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武帝在修筑长城的前后,在河西至西域间修筑了新的防御工事。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无论是对长城线路的选择,还是对城防体系的完善,无不以秦长城为基础,而对长城沿线经济开发,也是沿用秦始皇的方式:移民实边、屯田开发、设立政区,与内地一体化。

——聂倩倩《长城与秦朝政治经济再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班固与贾谊对修筑长城造成的影响的看法;并说明如何理解汉武帝修筑长城和移民实边这些举措?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以前,长城主要是作为一种“因地形,用制险塞”的古老、庞大的客观存在,留下了“边城堡垒”的历史意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更迭,长城变成规范草原与农田、农民与牧民之间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手段,从防御屏障转变为区域安全、和平交往的保障……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在1919年出版的《建国方略》中写道:“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在这时,长城已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万里长城”被赋予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在民间广为传诵,则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1933年可歌可泣的“长城抗战”中,宋哲元率领的二十九军英勇作战,“大刀队”的勇士不惜以血肉之躯同装备先进的敌人进行顽强拼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高亢嘹亮,振奋人心。“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长城谣》的曲调婉转凄凉,诉说着悲愤,号召着“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刊物编辑部《传记文学》

材料三   1961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围绕“长城与长城精神”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人为学习外国语言,观察外国的文化、礼仪和社会,纷纷涌向海外,前往欧洲大陆学习、游历。海外旅行逐渐成为深受英国绅士欢迎的一种教育实践,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大旅行”则发展成为该实践的典型形式。18世纪中期,托玛斯·纽金特在编著《大旅行》一书时,称赞旅行是“一种明显旨在以知识丰富头脑、订正判断、去除教育偏见……成就完美绅士的习俗”。事实上,在18世纪,“大旅行”得到强调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游历让年轻绅士在比较中认识到本国的优越性,从而最终让他们更加依恋自己的祖国。

——付有强《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论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时,英国进入到了大众旅游的新时代。18417月,英国旅行家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各类游客500多人,从莱斯特包租火车,来到35公里外的拉夫堡观光。在连续组织类似活动的基础上,他成立了世界上首家商业性质的旅行社,现代旅游组织形式由此诞生。库克还于1845年首次编写了旅行指南,介绍旅行中应观赏的景物。在某种意义上,英国近代大众旅游的发端或以乡村为起点,或与乡村有关联。海滨休假最初以海岸渔村为基地,库克组团旅游的目的地拉夫堡就是个乡村小镇。

——刘丹青《英国:乡村旅游业的先行者》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人旅游出现的变化。
(2)16-19世纪英国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任选其中的两个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述其历史背景。
2024-05-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公平公正是历代考试制度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中叶以后,文化重心转向南方,并且科举考试偏重诗赋,这对有诗赋学习习惯的南方士子有利,因此进士录取南多北少的格局固定下来。北方籍士大夫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即将省试的录取名额划分到“路”中,各路按照“十人取一人,少于五则不取”的规则进行录取。他指出不应再以浮华务虚的诗赋作为考试内容,而应该以策论成绩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博采众科、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欧阳修认为科举制度“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体现出其严格、宁缺毋滥的人才观念。欧阳修是正宗的南方人士,他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司马光通过考试制度笼络西北士子的主张,是对“天下至公”理念的违背。科举改革的争论,寄寓着一代文臣对清明政治的憧憬、对天下至公的追求。

——贾树硕《从司马光与欧阳修的科举论争看北宋科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   元朝的科举考试将考生划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类别,无论是考试还是录取,均按照完全相等的固定名额在各民族中进行分配。明洪武三十年会试,时任主考官的刘三吾等人录取的均为南方士人,引起了当时北方士人的不满。朱元璋命人重新阅卷,复查结果是刘三吾茅人并未舞弊。北方士人不服,又有人举报张信等人故意将北方试卷中的劣等试卷呈送皇帝,朱元璋震怒,将张信等人处死。朱元璋亲自策问考生,又录取了六十一人,皆为北方士人,时人称之为“南北榜”事件。刘三吾是明朝著名儒士,为人慷慨并不设城府,他参与科举舞弊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且南方士人文化水平普遍高于北方也属事实。宣宗即位后,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制度,后又演变为南北中卷,并确立了录取比例。清康熙帝取消各省进士的固定名额限制,正式确立了“分省取中”的取士制度,反映了科举公平改革的趋势。

——石海龙《“南北地域之争”;理解科举制度的另一视角》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欧阳修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说明双方争论实质上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简析这场争论发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影响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种发展变化的利弊。
(3)综上,请你谈谈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调整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4-04-09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古拉街区位于柏林城中心的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二战中该街区遭到轰炸,除个别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悉数化为废墟。

1970年代,东德当局对尼古拉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存和重建”。最终,该街区被设计成为一个步行休闲区,以现代风格和手段表达传统德国旧城的风貌,使这一在战争中变成废墟的街区在柏林市民及游客心目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德国众多战后重建方案中的一朵奇葩。

——丘博文张慧《拆除还是改造?欧洲历史城区保护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辛丑条约》签订后,海河两岸共开辟了八国租界,各租界当局竞相大肆建设具有本国风格的建筑。此外,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都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

2002年,天津对意大利风情街启动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全面整修。同时,发挥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将其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2005年,天津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起,将五大道等6个历史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确认为首批风貌建筑保护区。

——刘茜陈建强《天津:唤醒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活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柏林尼古拉街区所见证的历史,概括该街区重建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归纳天津街区改造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宣告独立,然而独立战争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一小撮特权阶层占据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英美等国与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大肆侵略和掠夺,“在这个国家将近一半的商人是外国人”。地方封建割据严重,国家处于动荡和纷争之中,权力被众多“考迪罗”瓜分。直到1861年,阿根廷才正式成为统一国家。

——摘编自林华《拉美国家独立后50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夕,阿根廷通过发展初级产品出口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模式开始向“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转变。1946年,阿根廷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外资铁路国有化,并新建一系列基础设施。汽车、钢铁、石化等重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烟草、服装等轻工业也得到继续发展。至1949年,阿根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工业产量上升了25%。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工业化进程缓慢,制造业占商品出口比重过低,政府积累下大量外债等。民众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日益不满,并通过选举政治表达出来。新政府陆续出台贸易保护、高工资和高福利等社会政策,“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进一步陷入困境。

——摘编自董国辉《阿根廷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确立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根廷独立后迟迟没有实现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及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为阿根廷现代化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06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独立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处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区。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相同的结构性位置,这在一方面决定了建立政治秩序和实现经济发展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共同的政治主题。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政治主题经历了从政权建设向民主转型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民主转型,但自由民主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的效果甚为不佳,不仅没能恢复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而且难以调和政治冲突以及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汪仕凯《第三世界的政治主题转换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第三世界政治主题转换的影响及制约因素。
8 . 【英国在北美及印度的殖民扩张】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是英国急剧变动的时代,其在殖民扩张和对外战略方面表现为重大调整和转换。虽然英国在欧洲以外地区从事殖民扩张始于16世纪后半叶,但英国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殖民开拓和商业扩张则始于17世纪。从17世纪开始,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17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达到530万,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总数也达到24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在15201690年人口增加了近120%,但在大约16031750年增加人口则少于60%。随着移民者在北美大陆垦殖活动的成功开展,大量英国移民不断地远道而来。162111月,一艘名为“鸿运号”移民船带来35名乘客;16225月底,“麻雀号”移民船带来7个定居者,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移民大军加入到殖民者的行列,主动移民逐渐取代被动移民而成为主力。

——摘编自王中宝、洪霞《从被动移民到主动移民——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北美移民的动因》

材料二   18世纪8090年代,包括总督在内的英国高级官员在印度创办宗教学院、梵文学院,传教士们努力创建印度最早的英语教育以完成“文明使命”。1813年,议会还在续订公司特许状的法令中要求公司致力于“传入有用的知识和宗教以及道德的改进”,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和政府在逐步接管印度统治权的过程中,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1823年东印度公司按照议会要求成立了“公共教育委员会”。英国人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扩张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在对外殖民扩张方面出现“重大调整和转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进行“文明使命”的表现,并结合材料评价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行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自先秦就开始编户入里,“里”的范围、功能与今天的社区相近,“里治”可被视为古代的社区治理样本。“里治”经历了里长官任制、里长职役制和里治官僚化三个阶段,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乡里制度、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是皇权下县的三条铁链,构成古代“家国政治”的制度基础,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

——吴晓林《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

(1)简述乡里制度、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三者的关系。以明清时期为例说明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

材料二: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从范围来看,真可谓事无巨细在它的视野之内,一些法庭不仅能够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乱倒垃圾、财物丢失、债务纠纷、土地的转让继承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诸如杀人放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欧洲中世纪基层治理主要特点及其表现。这种治理方式对近代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2023-12-13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2023-11-28更新 | 1894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