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2 . 1978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对稳定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日益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行动,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摘编自齐玉《积极促进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别概括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重大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指出中国为应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所做的贡献,并说明中国能做出这些贡献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在实施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对不同民族地区(包括汉族聚居地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不同民族地区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清朝统治者有着较为成熟的民族政策观念,对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如对蒙古诸部与对汉族实行不同政策,对西藏与对新疆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等;对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也实行了不同政策,如对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实行不同的政策;在不同民族“各得其治”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政治的高度统一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清朝政府陆续制定和增修《理藩院(部)则例》《回疆则例蒙古律例》西藏通制》等,确认了有关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职官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宗教制度、经济贸易制度等。这使清朝官员在管理民族事务方面有章可循,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法可依。

——摘编自余梓东《浅谈清代民族政策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探索实践长达百年之久,可谓是实践经验丰富。丰富的民族政策实践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话语权。如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向全国发出了抗战宣言,向全国同胞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并号召“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49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更是专辟一章来阐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明确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的总基调。民族政策实践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探索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会会议上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白利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政策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0年底,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在倡导和推动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及设计,领导工作组废寝忘食地计算,从一张白纸开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于敏隐姓埋名,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工作中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82年于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12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选自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20世纪60年代投身核武器研究工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先进事迹中所体现时代精神品质。
2023-04-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力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材料三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汹。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中方始终认为,多边主义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石。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国际关系才能逐渐实现民主化,国际格局才能逐步走向多极化。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与各国一道,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39日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的大国协调”通过什么会议完成?该会议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并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经验。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应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总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新“力量中心”。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将如何维护多边主义?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见面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14日,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代表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蒋介石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东北问题成为中苏同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 中方要求,苏联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斯大林来讲,东北问题的退让,涉及苏联在远东核心利益的重大损失。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最后,斯大林还是决定作出让步。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有效期30年……在经济方面,双方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唐传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

材料三   1979年4月3日中国政府照会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不再续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不正常的中苏同盟关系,开始了中苏关系缓和并逐渐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关系随着中俄边界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不断深化,成了“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目前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两份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堪称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

——摘编自刘显忠《中俄建交70年的历史回顾及今后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简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中苏(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
7 . 学校映照历史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交流、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教育形式和内容等的不同,也因时而变、应时而动、推时而进。

材料一

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开办私学,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行礼、演奏音乐、射箭、驾驭车马、书法、算数)等六种具体技艺的讲解和操练。“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柏拉图创建“学园”,大门上镌刻着一句话:“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在学园内探讨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

——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南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1世纪以来,西欧一些城市兴办大学,这些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有一些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1886年到1894年,上海格致书院设计的考课命题有:“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若何论”“中外各国刑律轻重宽严异同得失考”“《墨子》经上及说上,已启西人所言历学、光学、重学之理,其条举疏证以闻”。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四   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寓居岳麓书院,我相信他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来源于岳麓书院。……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习近平(2020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外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外学校教育不同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西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0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草案开始根本不提此事,只强调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虽然中方强烈坚持,美方总是不愿直截了当地写上这句话。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锋,才谈成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绕圈子的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是“认识到……”,不接受更明确的“承认”一词;“认识到”在英文本中用“recognize”,还是“acknowledge”,也磨了许久。

最为关键的关于“美国自台湾撤军”一句,到了最后一天,中方坚持“本着这一希望”的连接措词。基辛格又提出了尼克松本人的建议,仍坚持用“基于这一前提,美国展望”自台撤军的提法。中方坚决不同意。磨到了当天深夜,双方才达成妥协,同意用“考虑到这一前景”这一较弱的说法。这一天乔冠华、基辛格会晤了4次之多,基辛格还单独约晤周恩来两次。乔冠华和基辛格都是风格独特的外交家,谈起来唇枪舌剑,火花四溅。走到边缘时,乔冠华会以“不要公报也可以”来施压,基辛格则往往面红耳赤,强压怒火,把铅笔咬在口中或摔在桌上,但双方都没有拍过桌子。

——赵稷华口述、刘火雄整理《改变世界的“上海公报”是怎样谈成的》

材料二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习近平强调,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公报”谈判过程中充满艰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谈谈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意义。
2022-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汉口、汉阳与武昌)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其中汉口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62年汉口设立海关。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1889年,张之洞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又创办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等人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人口约10万。

——摘编自刁莉《九省通衢的近代汉口》等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 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摘编自薛荣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

材料三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摘自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武汉三镇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以来典型史实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行论述。(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3-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启动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建立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以缓解济贫制度带来的危机。具体做法是国家出面组织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是各种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1946年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并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后来历届政府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民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为维护福利制度的运作,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高。当支付福利制度的资金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时,就会形成一种阻力,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杜鲁门时期颁布了提高最低工资的法令,政府的福利开支也从1927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970亿美元。1964年,总统约输进宣称“无条件地向美国贫困开战”。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设立经济机会局,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穷人改善居住条件、健康及教育提供支持。约翰进时期美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然而,福利国家的覆盖面过广,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努力的人会变得富有,懒惰的人将承受苦难-发生动摇,导致人们缺乏工作的动机,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并没有因福利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明显改变。

——刘守旭《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建立了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2012年底,党中央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225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福利国家发展历程体现的共同特点,并分析英美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任务的重大意义。
2021-12-29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