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自画像,《后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但遗留下来的画迹极少。现存最早的自画像则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此画是以描绘具体事件为主的群像画。元代赵孟頫《自写小像图页》通过环境来烘托气氛表达主观感受的做法,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代波臣派曾鲸在继承粉彩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大多数画家的立意构思都将“我”的因素融进大自然,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和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无关系。

——摘编自刘爽《中国自画像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女性在画作中对自我的表达极其有限,其写真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念,处于“被观看”的境遇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纷纷开办女校,中国第一批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诞生。民国时期学习西洋美术,训练学生人物写生,自画像成为了当时女性表达自我、书写个人精神的一种图式。在近代女画家谱系中,郁风是以女杰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郁风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抗战救亡宣传战线上的战士,其自画像《风》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富有冲击力和紧张感,表达了处于民族危机中画家本人所蕴含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摘编自彭哲敏《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自画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女性自画像的变化及原因。
2022-08-01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配套练习)-2023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选择题与主观题审题解题技巧讲解课件与配套练习
2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者,也是优秀教育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敛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材料二   下表为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4位同学收集到的“五四”之后陈独秀的教育新思想。


甲同学
“一群之进化,其本本固在教育”,“不注意工业,盲目提倡教育,真是痴人说梦”

乙同学
“‘人是政治的动物’,除非不是人,那(哪)能够不问政治?‘不问政治’
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

丙同学
“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只有与广大劳动群众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推翻反动势力,建设新的国家”
丁同学“现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就是‘国语教育’一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教育新思想的特点。
2022-07-28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画家描绘了多个社会问题,孤立地看,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或可供欣赏的噱头,联系起来看,则是一桩桩有着内在深刻联系的失政之象,特别是画家超出了绘画表现事务的常规,描绘了一系列交通险情如惊马闹市、船桥欲撞等,这绝不是为了赏心悦目,描绘这些,既不是画家创作的突发性,也不是开封生活的偶然性,而是北宋末年日益衰微的朝廷政治必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弊病。一个受儒家思想熏陶、善于针砭现实的画家,是不会熟视无睹的。

——余晖《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

材料二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风俗画卷,仿摹者众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合作画成。清院本对复杂的生活作了集中、生动的概括,以简练的笔法动静结合,再现了当时汴京的风貌,增加了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和情节。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期“盛世”、隐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27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古时期的欧洲传统文学(特指西欧文学,下同)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它所反映的问题是文学已经“开始思索自身”,这一情形下作者个体的作用就得到凸显:珍视艺术技巧,作家们渐次进入一种竞赛的环境中——谁比谁写得更好,或者谁可以成为文学典范。有学者提出,同一时期的古罗斯文学还远未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特征。它不属于独立的文化现象范畴,也不彰显自己的独立特征。这一时期的古罗斯文学很难被视为文艺作品,美学功能还不独立,主要是服膺于一种实用、教化或者是权威性写作。这一切与东正教传播之初强调个人对于宗教意识的绝对服从有关联。天主教关于个人通过行动来完成自我拯救的教义,对于人的个性具有更多意义,为其提供更多可能性。相对于西欧中世纪或者是拜占庭文学,古罗斯文学的作者缺乏自我投射性,从历史渊源的角度看,虽然拜占庭文学有自己的特征,但是所有从拜占庭文化进入到“俄罗斯心灵”(近代俄罗斯文学特有的精神内核)的文化因素恰好都是反个性化与反世俗生活的,其他斯拉夫国家比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的文学在这一点上和古罗斯文学趋同。

——摘编自兰钦、田洪敏《古罗斯文学的品性》


(1)根据材料,概括中古时期西欧文学与古罗斯文学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罗斯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纯臣”和“庸臣”,因此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8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2022-07-14更新 | 320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土地兼并的急剧发展,8世纪末叶,班田制几近废弛。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附于势力之家,成了依附者,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给贵族、寺院或神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8世纪末9世纪初,有势力的贵族、寺院或神社普遍建立起庄园。庄园大小不等,形成的情况也不一致。有的庄园就是原来的村落,有的包括几个村落;初期的庄园多是通过垦荒建立起来的,被称为“垦地系庄园”;后期庄园则多是因农民“寄进”而形成的,被称为“寄进地系庄园”。庄园的生产者被称为“庄民”,他们原来是国家的公民,由于破产或迫于形势的压力而成为庄园领主的依附民。

材料二   大化改新时期的功臣中臣镰足,后来被天皇赐姓藤原氏。此后藤原氏家族势力强大,自9世纪中叶起,专擅国政200余年,史称“摄关政治时期”。摄关政治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都把自己家族中的青壮年和仆人武装起来,建立了一种军事组织,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阶层。在天皇与摄关家进行斗争时,双方都竭力拉拢武士,扩大自己的实力。因此,武士势力迅速增长,甚至左右政局。11世纪,日本形成了两大武士集团:关东的源氏和关西的平氏。1185年,关东源氏消灭了关西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氏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在关东建立起镰仓幕府(1192~1333年),日本开始进入武士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庄园的主导类型的变化,并简析日本庄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武士阶级专政形成的条件。
2022-07-11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9 . 律令制度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等

阅读材料,概括公元8世纪日本律令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以上特点形成的背景。
2022-07-10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10 . 唐代史料笔记数量可观、内容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史料笔记及作者身份简表(部分)

书名撰者撰者身份简介类别主要内容
隋唐嘉话刘餗刘知几之子,历集贤殿学士,兼知史官杂史类唐代典制、人物、风俗等
教坊记崔令钦天宝著作佐郎。肃宗时为礼部员外郎,主客郎中杂事琐语
封氏闻见记封演进士及第,先后充职于薛嵩、田承嗣幕府,官朝散大夫、检校吏部郎中杂考类唐代政治与典制、人物事迹、文化、习俗与学术等
唐国史补李肇历任试太常寺协律郎,华州参军,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尚书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等职杂史类唐代官场习俗、科举典故、铁事、人物轶事,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婚姻尚士族等;物产,如茶、纸产地;唐代商业等

——摘编自崔兰海《唐代史料笔记研究》

材料二   崔潞府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刘餗《隋唐嘉话》

日知俄迁太常卿,自以历任年久,每朝士参集,常与尚书同列,时人号为尚书里行,遂为口实。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

——《旧唐书·崔日知传》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史料笔记的编撰特征。
(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共同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笔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