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如图一幅漫画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观察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再看看那只继续把石头放在杯子里,用传统方法喝水的乌鸦。结合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1)在商鞅变法中,你认为哪一只乌鸦可以代表商鞅?
(2)守着一堆石子的乌鸦在商鞅变法中应该代表哪些人呢?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会给秦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你会学习商鞅身上的什么品质?
2022-08-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漫画类试题汇编(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不会被传染”!一二战初期之美国》的历史漫画。漫画中,右边床上大被子下的人们(“EUROPE":意指欧洲各国)正饱受各种疾病的煎熬,床头的牌子上标明了疾病的名称,从左至右依次是:斯大林搔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床脚下还有人感染了意大利流行性腮腺炎,已经气如游丝,命悬一线。左边床上头戴星条帽(象征使用星条旗的美国)的人,上面的字句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对该漫画的历史寓意加以说明。
2022-09-06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3 . 材料一 苏轼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宋代)出于科举。”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二漫画对应的材料一苏轼所说的选官制度,简单列举每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材料三 “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2)“一个时代的结束”指什么?“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又指什么?

材料四 关于科举考试的功过是非,历来莫衷一是。

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唐代中叶以后,中国有两项很大的变迁,一项是南北经济文化的转移,另一项是社会上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近代西方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相反的责难也很多,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康熙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22-08-20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英德作为主要参战国,除军事、经济斗争之外,还进行舆论对抗。英国政府组织报人、学者、政界等众多人员,通过发表文章、制作漫画和发表演讲等手段开展宣传,运用大量证人证言刻画德军的残暴。英国还强调德皇专制,把英德战争描绘成“自由与专制”之战。英国无视事实,宣称国际科学诸领域“没有一个顶尖人物是德国人”,并指责德国知识分子都依附于军国主义势力。这些消息在英、美及其盟国、殖民地等地广泛传播,形成了亲英反德的舆论氛围。但是很多断章取义、捏造证据等情况也被揭露出来,使英国及其主导的凡尔赛体系都受到了质疑。

——摘编自刘英奇《一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策略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工作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1-1912年,漫画家对时事问题及时报道和评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普及宣传和启蒙教育的社会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漫画宣传的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宣传的史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你如何看待时政漫画的史料价值。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逐渐走向工业文明。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材料二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蒸汽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樵(11041162年),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出生书香之家,少年时读书资质异于常人,父早逝家道中落,生活清贫,长年累月四处向藏书人家借读,重视实学,治学态度严谨务实。隐居夹漈山,潜心修史,不事科举,淡泊名利,钻研学问,十年访书、三十年著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与司马迁修书的“会通”方法,融会贯通古今天下之书,使之成为一体,贯通上自羲皇、下至五代的古今历史,凭一己之力撰写出一整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涉及各学科领域,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提出“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被后代藏书家视作模范;对校雠学、目录学、图谱学、分类法等进行了创新,提出科学的图书分类方法,被称为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

——《会天下之理,通古今之道》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樵的学术成就。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樵学术成就的原因。
2023-12-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托勒密的《地理学》

克劳狄斯·托勒密(约90—168年),是生活在埃及的希腊裔罗马帝国公民。他用希腊文写成《地理学》,是一部体现当时欧洲人地理学知识的典籍,奠定西方制图学的基础。不过,《地理学》在公元2世纪左右成书时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并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一个收集古籍的神父,意外在罗马都城发现了《地理学》手稿。1406 年,这部手稿被翻译成拉丁文。但是拉丁文译本并没有附地图,直到15世纪,西方人才陆续制作出地图抄本。1492 年,当哥伦布寻找东方时,他带着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一本托勒密的《地理学》。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它是“对已知世界地理情况的最佳指南”。

15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运用。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墨卡托(1512—1594年)是近代西方地图学家代表,他不断根据最新的地理发现和旅行报告,完善旧地图,绘制新地图。1569 年,墨卡托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制出世界地图。这样他成了第一个把全球表面(东西半球的已知范围)描绘在平面上的人,托勒密版本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5世纪托勒密《地理学》在西欧的重新发现。
2023-0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给6岁以上的公民分口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授田者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官制,各级官员由国家任免,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设立省、郡、乡等。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图1   《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百年纪念

(该条约是1858年双方缔结的一项贸易协定,自1859年7月4日生效)


图2   圭亚那发行的纪念明治维新的邮票,呈现日本开通铁路的场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024-03-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时代,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工厂制度战胜了传统的小生产体制,成为主导的生产体制,在此体制下,工人以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有纪律的机械化大生产……经济生活由以乡村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致大型城市兴起;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自然经济被完全打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

——摘编自张霞《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至5年。正是德国人对最新科技的敏感性,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从世界工业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时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35%)。德国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摘编自李富森《论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特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厂制度的特征及“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图1、图2现象共同依托的技术支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