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5 道试题
1 .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制度史料结论

西周的分封制
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先代贵族等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有效增强了周天子的权威,实现了高度集权的垂直管理体系,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清朝的监察制
清代都察院听命于皇帝,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材料二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据: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三   中共的“三农”政策,是随着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2)美国的联邦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呈现出“由平衡到集权化”的演进趋势。参照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揭示的历史现象,任选其中三次变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20年11月25日,北约组织发布了“北约2030:团结面对新时代”改革报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指出:“世界正在变化,我们面对着更多的网络攻击,更残暴的恐怖主义和核武器的扩散,随着中国崛起、全球力量平衡的转移以及复杂安全环境的挑战,北约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北约新一轮变革有三点变化引人注目:一是北约试图进一步增强政治角色,将自身重塑为政治、军事双重同盟;二是随着传统大国竞争回归和全球性新风险的增多,北约将突出应对中俄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三是北约将以亚太为重点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当然,北约的战略转型也面临着与欧盟机制重叠、威胁认知难以协调和军费分担问题的制约。在中美大国竞争新形势下,中国需对北约的变革趋势与影响保持高度警惕。

——摘编自郭籽实、洪邮生《北约新一轮变革趋势与影响:“北约2030”改革报告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含义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新一轮变革的趋势。
2022-05-1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役制度,也叫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清代田赋主要征于民田,按亩派征,根据土地类别和肥痔高下分别规定不同科则。以征银为主,也征收一定的米、麦、豆、草等实物。除正税之外,田赋还有加征。征收田赋,若是银两,官府要把碎银铸成银上搬国库,铸造中的损耗,要粮户负担,名为火耗。若是粮食,要搬运仓储,有脚耗、雀耗、鼠耗等,也要粮户负担,名为美余,合称“耗美”。漕粮是一项特殊的田赋,征于山东、河南、江苏等八省。漕粮的随征加耗称为“滑项”,用补搬运、仓储折耗并充各项费用,名目繁多。白粮也有数颜较大的加征。清后期,盐税、商税等迅速增长,田赋却连原额都难以维持,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摘编自张扶植《中国历史上的农业税》

材料二   北洋时期田赋大都沿用清制以地丁和漕粮为主,又将清朝税目归并。限定准收相当于征税10%的征收费。1915年后各种附加又卷土重来,多达百余种。1928年,国民政府将田赋划归地方,按亩征收之后各种附加、摊派失控,致税额增加几十倍。1941年税收体系更加紊乱。解放战争时,战乱导致全国经济发展缓慢,税制混乱。

——摘编自唐蒙《论农业税的演变历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趋势来看,农业产值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再加上此时的农业一般是自身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弱质产业,农民属于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因此不少专家学者从减负增收角度,不断呼吁减免农业税,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努力消除“一国两制”“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党中央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以及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其次,这一时期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壮大,取消这部分税收对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不会造成多大震动,对全国财政收入总量和财政实力也影响不大,国家财政完全有能力承受。因此从20年开始,我国全面开始农业税费改革直至2006年完全取消农业税。

——唐蒙《论农业税的演变历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农业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农业税的征收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至唐,思想界逐步形成“三家齐鸣”的局面。在三国两晋时期,战争不断,王位更替频繁,从北方来的游牧文明冲击了原有的农耕文化,“胡文化”一度盛行,儒学者的地位下降,儒士们纷纷南迁,儒学思想陷入危机。直到隋文帝的出现,他在统一北方之后,首先便恢复传统的伦理纲常,从思想层面改造了国家,同时也为随后而来的盛世奠定了思想基础。唐朝,儒学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唐晚期再次为动乱和宗教思想文化冲击,危机再次出现。

——摘编自何成轩《儒学南传史》

材料二   对于程朱理学而言,在明朝时期的确盛极一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人们发现程朱理学也有一定的不足。而且王学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崛起,造成了程朱理学的下坡路。王学的崛起造就了明朝理学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在这段时期,人们以学习王学为主流,即使在朝堂之上,也有很多的大臣在学习王学,王学对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较为卓越的贡献。一方面,王学曾经取代过程朱理学,有他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王学也曾经帮助明朝进一步发展,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崇尚王学。

——摘编自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理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工厂职工行亚类别和性别比较

工厂类别男工人数女工人数女工比例(%)
织染12297816523457.3
机械及工具369975181.3
化学1045091355711.5
饮食品9145050116354
杂工26045395913.1
特别工场9147140.2
合计39112623339837.4

——佟新《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城镇女职工人数为60万人,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5%。19581959年间,女职工人数猛增到700多万。至1994年,全国女职工人数已达到56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38%。19982003年,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小额信贷,直接帮助25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2004年底,全国城乡女性就业人数为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4227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38.1%。妇女的广泛就业为其获得经济独立权、消除对丈夫在经济上的依赖奠定了基础。五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女工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纱厂、烟草业,尤其在纺织业中,女工的人数大多合.上总职工人数的70%或以上。除轻工业外当时我国亦出现了很多重工业女技术人员,从事一些没有妇女担任过的工作,如交通运输、内河航行、地质勘察、建筑、炼钢冶金、机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部门,都有女工与男工并肩工作。自从改革开放后,妇女就业结构出现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女职工在建筑业和资源勘探等重体力工作的比率明显减少。相反,在适合妇女从事的第三产业等行业中的比率明显增多。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92年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女职工的比例已超于半数。在服务业、咨询服务等公用事业及商业行业中,女职工所占比率约45%。当中可见妇女就业的趋势正由五、六十年代的重工业、重体力行业向第三产业即服务性行业过渡。这种过渡是基于改革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妇女首先受惠,因为第三产业适合女性就业,增加了妇女的就业机会,也使妇女就业结构趋向合理,更切合妇女体质上的弱点。

——刘维芳《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初相比女性外出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外出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3年,英国工厂调查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写道:童工在英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他年纪太小,连衣服都不会穿的时候,就被监工打得尖叫。经常挨打受骂,他们受到残酷孽待。监工们随身带着皮带。尽管如此,但是所获取的报酬却少的可怜。有议员说:“英国工业的繁荣是建立在无助儿童的悲惨命运之上的。”

材料二   1871—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公立小学入学统计

年代3—15岁儿童总数3—15岁儿童入学人数
187163161802
188173084070
189181054838
190182775778
191187376111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嘉瑶《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童工生存状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的繁荣是建立在无助儿童的悲惨命运之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公立小学入学人数变化的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马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琥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犏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一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后期,出口税高于进口税的协定关税制度,既不能“奖出",也不能“限入"。在1870——1931年这6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颏由1118988134海关两猛增至2342964719海关两,增长了19.69倍。其中出口值由55294866海关两增至909475525海关两,增长了16.45倍,出口商品由原来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为主的格局逐渐向原料品转移;同期进口净值由63693268海关两增至1433489194海关两,增长了22.51倍。在此期间,众多对外贸易港口中,上海无论在中国总出口还是总进口中始终占据第一位。对外贸易的商品在上海集散,带动了上海对内贸易以及市内商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全国商业最繁荣的城市。

——摘编自刘明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研究(1870-193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021-11-17更新 | 885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地方官员对芍陂灌区非常重视。至元二十三年在芍陂灌区专设芍陂屯田万户府,置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同知、通判等官员,管理芍陂屯田事宜。元代芍陂屯田以军屯为主,长期的军事驻扎为平定地方叛乱提供了军事力量。据学者研究,元代芍陂灌区广泛种植有稻、麦、粟等,这与当地农业技术的提升显然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熊帝兵《元代芍陂灌区农业发展状况述论》

材料三   2015年芍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芍陂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多重社会效益。怡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古寿春城风貌是芍陂水利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官方和民间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芍陂灌溉农业持续发展运用的优秀制度文化的传承;芍陂文化的核心,浓缩于历代修缮与治水中,始终保留着的“顺势而为、人水和谐”的理念,以及孙叔敖的治水思想及个人治水品德衍生出的无私抗洪精神。经济方面,芍陂建成后,淮河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丰收,使其成为楚国当时除江汉地区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水利工程兴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芍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2024-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泉州海关志》记载,宋元明三代对海外贸易管理严格,国内外商人从泉州港出海或靠岸,必须先赴市舶司登记,凡从海外运货抵港,要先经市舶司抽分、博买,即征收关税,否则没收船货并治罪。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400种以上。

——摘编自泉州晚报《宋元市舶司:一部繁荣的泉州海外交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表明,英国需要维持和扩大殖民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将之作为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的场所。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英国能够以自由贸易为手段,通过更加高效与隐蔽的方式扩大殖民版图。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则成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实践者。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的变化,是“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摘编自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三   下面是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关系图。

——摘编自侯军强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元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场所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舶司设立后泉州的主要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流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总的趋势。从现代国际贸易的角度,简析图示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唐宝应元年(762年),盐铁使刘晏再变盐法,将官运官销改为商运商销……盐仍由民制,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后转售商人;商人于缴价领盐之后,得以自由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立“纲法”。……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清代盐政,承袭明末纲法。雍正、乾隆、嘉庆之际,国泰民安,户口繁殖,盐销量剧增。盐商以有专利,遂致暴富,生活穷极奢侈。于时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材料三   自民初以来,以张謇和景学钤为代表的盐务改革派,为兴利除弊,致力改革中国盐政,但因盐商势力太大,未有结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改革派的努力下,至1930年,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刷新盐政。1931530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的盐政专门法律。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争状态,确保军需民食,同时尽量笼取盐利佐助军费,国民政府于1942年推行政府专卖制。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转入战后建设,于1945年废止盐专卖,改行征税制。1946年行政院颁布《盐政纲领》,19473月,国民政府公布《盐政条例》。总观国民政府在战后实行的征税制,虽标榜就场就仓征税,任人民自由贩运买卖,但实际上盐的生产运销仍为封建势力和官僚所把持,巨额盐利亦由实力雄厚的官僚资本所独占。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盐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盐业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盐政改革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