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位于胶东半岛的招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黄金产地,有“金都天府”之称。19392月,日军侵入招远城,攻占了华北第一大金矿——玲珑金矿,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撤出,在这期间,日军共从招远掠夺黄金16.5万吨。194011月,国民政府停发边区政府的经费,毛泽东说:“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同时他认为,“把票子搞到延安来,什么东西都买不到,多搞‘通货'来比较好”。

19408月,胶东党组织正式成立“玲珑采金局”,统一领导群众采金,建立了许多金矿。与此同时,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黄金生产组织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黄金生产的迅速发展。1943年,中共北海军区组织成立了北海武工队,开展对敌军事斗争,策动玲珑金矿上伪军反正,拔掉矿上敌军据点……运送黄金的方式,都是派一个精干的营或连的兵力,战士穿着特制的衣服,将黄金放在衣袋里,每个人带上十几两,先中转运到山东分局,然后经过长途跋涉,运送到延安。据谷牧在回忆录中说:“据初步估计,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上缴黄金约有10万两之多”,而在一些地方志资料中,记载的是“13万两黄金”。

——摘编自孙健伟《“黄金抗战”——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与运金延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金抗战”的背景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金抗战”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武汉地区的展会

机构名称     

创立者       

成立时间       

展陈内容       

汉口商务公所

官商共同筹划

1898年

各类土特产品和人工制品

两湖劝业场

湖广总督张之洞

1902年

本省人工制品,外省及外国货品机器,两湖土货、五金、矿产、药材

善技场

湖广总督张之洞

1906年

各省工艺品

劝业奖进会

直隶总督陈夔龙

1909年

本省工商行销产品,分为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古物。另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和汉阳钢铁厂、陆军工作厂、枪炮厂、实习工厂、劝工院等特别展览室

南洋出品协会

直隶总督陈夔龙

1909年

南洋商品

土货陈列所

湖北实业司

1913年

各类土特产品

——摘编自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趋势研究:湖北省,1860—1916)

材料二   从1861年至1890年,汉口的国内贸易额约占总贸易额的60%。1912年至1932年,汉口港的对内贸易货物总值占港口内外贸易的比重为73%,1933年至1936年间,约占85%左右。从进出口货值来看,1928年与1912年相比,土货进口货值增长了408%,洋货间接进口增长了56%,土货出口至国内各埠增长了128%,洋货在出口至国内其他口岸则增长了50%。据调查,经汉口港中转的大宗土货包括茶叶、牛羊皮、棉花、豆类、烟叶、苎麻、猪鬃、桐油、柏油、生漆、芝麻、米谷、小麦、矿产等等,这些大宗商品的原产地主要是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等省。

——摘编自郑少斌主编《武汉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武汉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地区商业发展的趋势及其特点。
2024-05-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帝国权利意识源于法国早期作为一个殖民强国身份的记忆。尽管拿破仑的失败损害了法国的扩张主义政治,但重新点燃了帝国的扩张野心和荣誉感。许多自由主义者转而相信法国应当在世界大国占据恰当的位置。“文明使命论”为法兰西帝国的海外殖民事业蒙上一层道德想象和理论基础。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言:“我们来到这片古老的罗马土地,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军队灌输野蛮,而是为了给整个民族灌输文明;我们来到非洲不是为了带回非洲,而是为了把欧洲带到那里”。

——摘编自刘文明《自我、他者与欧洲“文明”观念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以后,将非洲人从“贵族暴政”中解放出来,奴隶的废除成为第三共和国在西非重新进行殖民扩展的重要理由。随着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扩张加剧,现代化的道路、诊所、学校、农业等建设被打上“文明使命”的新愿景。欧洲的殖民统治也借此加以合法化。随着殖民教育事业和精英主义政策的开展,法国在西非和北非的殖民统治逐步稳定下来。20世纪,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迅速瓦解了法国的殖民体系,迫使殖民者调整殖民宗主国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重塑一种全新的殖民形式。

——摘编自张玉友等《法国“文明使命”的话语霸权及其历史陷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文明使命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宣扬“文明使命论”带来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材料一:清政府将代表内地经制州县基层组织的保甲、汛塘等移植至改流后的地区,并且设立国家军队,施行儒家教化,责令习读《圣谕广训》等儒家经典书籍,逐步培养他们的忠君观念和君臣尊卑思想,以实现王朝国家权力所不及地区与内地早日实现一体化。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并派驻内地流官对基层深入治理,加之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与内地治理模式差异较大,或因地方势力过于强大,清政府通常做法是“土流参治”,虽以流官治理为主,但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长久以来生产生活所延续下来的行为方式,甚至会吸纳当地曾经的土司头人协同治理。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材料二: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材料三: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是在延续“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方式之下,民众面对的是乡绅,而不是代表国家权力的县一级政府。基层社会的乡绅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主体,充当了政府官员和当地百姓之间的中介人。政府“治理”角色的缺位,基层乡绅“治理”角色的出现,成为近代中国“自治”观念传入的社会背景。当士绅这一群体离开庙堂回归基层社会的时候,就成为基层社会中集民望、学识、威望和能力于一身的领导者,成为道义上和实际上的基层社会的治理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乡绅逐渐在农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家族组织,政府给予乡绅及其家族组织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并利用这些基层组织获取资源、履行维持秩序和劝课农桑等重要职责。

——摘编自刘凤雪《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

材料四:195012月至1951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采取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政务院颁布《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确立乡和行政村为乡村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和行政村不设置内设机构,只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明确乡镇为基层政权。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1956年和1958年是农村党员发展的两个高峰期,探索出“支部建在村庄”、“支部建在生产单位”等经验,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国家建设。

——摘编自董帅兵《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实践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加强“改土归流”地区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乡绅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探索乡村治理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石申是战国中期魏国的天文学家,他非常重视天文观测,为了准确测定天体的坐标,他自制了一个“天体测量仪”,石申用它测量了120颗星在天空中的坐标,创造了120个星宿(星座)。他把这些观测成果制成了一部《石氏星表》,这个星表比西方最早的《托勒密星表》还早出现几百年。石申利用他的观测仪器,测量了太阳在一年中的运行轨道,这个轨道叫作“黄道”(意思是“光明之路”)。经过多次测量,石申发现黄道相对于天赤道是倾斜的,他测得的倾斜角与当时的实际数据23°44’仅仅差了23’。石申还留下了最早的“黑子记录”,他记录道:“日中有立人之像”。不仅如此,石申还发现了太阳边缘的“日冕”。石申对不定时出现的彗星进行了观测,他用“索”(绳子)“拂星”(轻轻甩动的样子)“扫星”(笤帚)和“彗星”(大扫帚)四个名词给彗星归类。后来,它们被统称为“彗星”。

——摘编自赵之珩《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和甘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石申取得的科学成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申能获得这些科学成就的原因。
2024-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的第一个纺织厂便是在德比郡溪流旁的水力工厂,其生产过程经常会受到季节性水量变化的影响。1784年,瓦特虽然开发出了复动旋转式蒸汽机,但仍体积巨大,效率低下。曼彻斯特市区第一座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织工厂只好推迟落成,据W·查罗娜指出,这个工厂实际开工已经是17895月的事了。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摘编自近藤和彦《英国史10讲》

材料二:对于工业化的历史分期,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比利时雅克·斯佩伊博士主张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工业革命阶段称为工业化第一阶段,将电气化阶段称作工业化第二阶段。将工业化第一阶段前的手工工业时期称为工业化前阶段,将工业化第二阶段以后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称为工业化后阶段。苏联斯·阿·海因曼以工业的机器体系为中心,把工业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建立时期,把电气化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进一步扩大时期,把现代科技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自动化时期。德国于尔根·库钦斯基认为,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是15401640年,第二次革命是17601860年的伟大的工业革命,第三次革命是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第四次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国学者韩毅则作了如下划分:工业现代化的起步与第一次跃进——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跃进高潮——十九世纪下半期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现代化的徘徊——世界大战与危机年代,工业现代化的第三次跃进——战后五、六十年代工业的高速增长,工业现代化的困境——七、八十年代工业的停滞与复苏。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当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劳动分工对西欧的影响并说明工厂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们在工业化历史分期主张上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划分工业化的历史分期。
2024-04-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金卷)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9年5月17日,刚建立的古巴卡斯特罗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案》,决定直接没收大地主超额的土地,没收后平均分配给乡村工人,该法案还规定,蔗糖种植园不能为外国人所有。这引起在古巴拥有大地产和种植园的美国资本家的恐慌,他们纷纷向政府呼吁向古巴政府施压。美国随后的经济制裁战推动着古巴在政治立场上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靠近。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冷战支配着国际政治,美国政府对古巴的一系列反美行为和其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密切发展做出了冷战的解读。1961年4月17日,由中情局训练和武装的流亡美国的1500多名古巴人组成的代号为2506的突击旅开始在猪湾的东入口吉隆滩登陆,正式突袭古巴。这次入侵遭到了古巴军民的顽强抵抗,古巴军队在三天内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入侵的第一次胜利”。

——摘编自朱大伟《猪湾事件与古巴的共产主义道路选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猪湾事件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取得猪湾事件胜利的意义。
2024-03-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王猛在辅佐前秦的过程中,不仅严明法纪,严厉打击中央权贵、地方豪强,而且还亲自领军打仗、东征西讨,为前秦扩张土地,为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通过积极兴修水利、减租减息、修建梯田、改造盐碱地等措施鼓励农民耕作,保障了前秦的后勤储备。除此,王猛“整齐风俗,渐兴学校”,提倡儒学,以教化为本。前秦亦是设中央太学,建立各级地方学校,实践“以礼治国”的思想。王猛还重视人才的选拔,凡是有“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皆委以任用,如房旷、房默兄、韩胤、阳瑶等人皆是有才之人,都被王猛力荐为官。在一大批的人才之中,不但有汉族、氐族之人,亦有鲜卑、羌族等人。

——摘编自王新文《论王猛治国思想的特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猛在前秦的改革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猛改革的影响。
2024-03-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重大事件

2017

美国政府税改,鼓励美资的跨国公司将海外资金汇回国内,使得全球国际跨国投资规模下降。

2017

美国政府指责《巴黎协定》让美国背负不公平的经济代价,宣布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2017~2019

美国政府29次动用否决权,阻碍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导致WTO争端解决机制逐步停摆。

2018

美国政府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替代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加入了对美国有利的条款。

2018年至今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约600种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与中国的经贸摩擦不断升级。

——摘编自陈东《区域一体化演变趋势与我国中长期应对策略》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的实质并分析出台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实行这些政策的影响。
2024-03-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届高三3月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