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危害。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3 .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简要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3)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为了鼓励公民参政,当政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2019-12-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同吗?为什么?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2019-07-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连同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
1835年14533.8(52.4)152112.8
1870年37491.8
(140)
454234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导致这种经济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出现了哪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

2018-05-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分析这种经济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古代政治制度。

(2)指出古代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的内在关系,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018-05-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7年阎锡山任督军兼山西省省长后,开始推行以村为施政基本单位的“村本政治”,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村政改革的规章,推行“六政三事”,即水利、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等“六政”和种格花、造林、畜牧“三事”。取消村长、村副的不动产资格限制,规定“凡年龄在25岁以上……皆有资格参选”村长、村副,这调动了人们参加村政改革的积极性,有助于团结大部分人来支持村政改革。以村好坏、村治成绩的优劣以及关注村情的程度为标准,将村治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以此来鼓励和发动各村努力推行“村治”政策。规定凡“20岁以上的本村居民,均得参加村民会议(品行不端,营私舞弊及窝赌、窝盗、吸毒者,不得参加)”。由村长召集,开会时到会村民需超过半数,方可开议。制定《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并广为印发,召集村民进行讲演,宣传村政。划定村界,“村界不可轻视,村界定而人民定,地土定而收入定,以后事事皆定”。

——摘编自郭友亮《论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1)根据材料,概括阎锡山“村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意义。

9 .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0 . 材料一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竖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12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017-09-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