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2 道试题
1 .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派驻国外的个别外交人员以及西方传教士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

——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及政治意义。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古代世界的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帝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帝国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道路交通网络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明清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024-06-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欧洲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特征,这种独特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市场中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更为独特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具有从未有过的自治性,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组织城市管理体系的权力。每个城市都是一个自治的市民社会,各自制订法律、自行征税、自管司法、自行铸币,甚至根据各自需要结成政治联盟、自行宣战或媾和。中世纪城市自治的核心表现就在于它有权制订自己的对内对外制度,当时的城市制度主要包括以保护和促进商业和工业为主体的私法制度和以城市政治制度为主体的公法制度。

——摘编自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

材料二   下表是英国在不同时期为解决城市问题颁布的法案

年份名称内容
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特点。
5 . 【明清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状况:“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而疏于男子之纵欲”,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6 . 【古代世界的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帝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帝国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道路交通网络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7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8 .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
9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10 .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个革命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背景,并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