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革命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在16、17世纪的西欧?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近代科学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天文学领域,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哥白尼采纳某些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宇宙观。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尖端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时间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7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科技成就的历史影响。
2023-12-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城市职能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
3 . [20世纪的世界形势]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把短促的20世纪(1914-1994年)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说它像个三联画或历史的三明治(如表4)。

1914-1945

大灾难时期

1945-1973

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1991

天崩地裂

材料二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材料三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19921-199612月在任)


(1)分析表,结合所学知识对霍布斯鲍姆关于20世纪的划分加以阐释。
(要求每个阶段任选一个史实并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4 . [世界近现代经济]

材料一   跨国计量经济分析表明,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事实上,1780—1801年英国出口的增加额相当于GDP增加额的21%,相当于同期工业产出增加额的50%以上;而在英国出口增加额中,美国占据了大约60%。国际贸易在利润和降低成本的双重激励下,能够促进更多创新。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创新变得更有可能。在工业扩张时期,英国的创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的确,当时英国自身不具备实现工业创新的条件,而国内条件是促进创新的主要因素,但是海外市场为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英]斯蒂芬·布劳德伯利、凯文·H.奥罗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要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二是要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在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方面,美国认为关税问题是会议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英法则把战债问题作为首先要清除的障碍。在稳定国际金融形势方面,罗斯福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振兴美国国内经济,但英法却强调币值稳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最终未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正式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采取单边主义金融政策,以双边贸易协定开辟贸易市场,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摘编自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海外贸易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
5 . [工业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机器工业, 是四五十年代开始的外国侵略者经营的近代工业。中国自己经营的近代工业,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 由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到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而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则在七十年代以后才开始产生。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过程呈现的特点。
2023-09-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八)
6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减少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重新恢复欧洲经济发展的信心,并间接回击西欢国家竞选中左翼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对国家的企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划通过确保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同样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周边各国民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样的发展机遇,缩小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实际行动建设更加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勾画了新愿景。以下是一带一路建设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2013910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10

包括中国、印度等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53

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世界。
(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加以说明。
7 . [二战后东西方经贸的发展]

材料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 东西方经贸情况开始慢慢好转。1954 年和1958 年, 西方国家两次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东欧许多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与西方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不是偶然的, 有多个因素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以后,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重点之一便是西欧。在西方世界中比较强调独立性的法国, 在 1964 年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在西欧引起较大的反响。许多西欧国家要求同中国建交和发展贸易关系的呼声愈来愈高。在 1964年中国与意大利、奥地利达成互设商务代表处的协议, 这对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60年中法之间的贸易额为5991 万美元, 到 1965 年时中法贸易额已达12092 万美元。同期, 中国与意大利的贸易额也从4565 万美元增加至8573万美元。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东西方贸易得以发展的因素(要求:符合史实, 列举两个因素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中国重视与西欧国家发展贸易的原因。
2023-09-16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八)
8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与传播]

材料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列宁把马克思理论转化为实践,从1917年到1989年,共产主义力量在世界上发展迅速。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人民产生了伟大而深刻的影响,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

——改编自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失望,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又使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方案。这时,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五四以后,人们对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便抱有了相当的期许。

——改编自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文化转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代背景。
2023-09-16更新 | 24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30年夏)
(1)如图中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逐渐建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这些革命根据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