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摘自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会会上的报告读后


请回答: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时召开?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我党的总任务是什么?
(3)我们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转折会议。这次“转折”的含义是什么?请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历史上另外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019-08-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卷历史试题
3 . 近现代中国人都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或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闪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这一派别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
(2)请列举二个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政治上学习外国,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的例子。并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核心主张?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3)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曾照搬俄国的经验,分别指什么
2019-08-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卷历史试题
4 .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权改革的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三遍哨子伸头看,三遍哨子慢慢晃。”(“哨子”指摧促农民出去干活。)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乘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农村政策出现的失误主要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采取了怎样的农村政策?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8-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卷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一一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6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华北敌后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25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