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一带的红军的苏维埃区,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美术兴起了。这些美术紧跟着苏维埃区革命形势而发展。为了教育士兵、 向群众宣传、 配合政策讲解等革命的需要,苏区的画报、传单画、标语画及壁画等,几乎同时产生。 当时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画报”,不是油印,便是石印,作画所需和颜料,也来之不易。画家,有的是在知识分子中选拔,有的是在工农士兵中培养。当时的组织,出于对革命的需要,对于美术工作是很重视的。1929年古田会议,就曾提出:“根据教育士兵的需要,发动群众斗争的需要和争取敌方群众的需要调动文艺的力量,要艺术地编制士兵的教育课本,要把革命故事、 歌谣、图、报当作教材把红军中的艺术股充实起来,出版石、油印画报。 ”自此以后,红军的美术活动迅速地开展起来,居然在“中央苏区到处可以看到壁画”。

——摘编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材料二延安革命美术,多数是群众性的,宣传抗战,宣传革命。譬如延安的城墙上画有巨幅的宣传画,街头巷尾贴满了标语或标语画,同时还举行美术作品展览。1941年的美展,展出了木刻、漫画、招贴画以及雕塑和摄影。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第一日》的评论,称赞了这些革命美术。1942年的1月、2月,延安先后举行了“反侵略画展”,华君武、蔡若虹等都有较多的作品参加展出。2月,华君武、张谔、蔡若虹举行三人的讽刺画展,轰动了延安。这些画家,后来又画了许多反法西斯的作品。许多木刻家,不辞劳苦,竟深入敌人后方举办木刻展览会。有的作品,则配合生产自救进行宣传,并运用传统的年画形式进行创作,由于内容与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博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摘编自华夏等《中国美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革命根据地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发展的共同特点。
2024-03-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4 . “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是20世纪世界史十分突出的主题。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大战爆发的原因问题……除了认同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所指出的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外,还要研究这场大战爆发的远因和近因。就远因也就是基本原因来说,要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考察;就近因来说,主要是指对战争爆发的直接责任的问题的研究。《凡尔赛和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及其同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的责任。但是,1919年以后,特别是《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德国并不承认自己对战争负有责任,加上许多外交文件的陆续出版和名人回忆录的出现,便促进了对大战爆发的近因问题的探讨。这些研究的基本看法是: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负有其责;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协约国的责任大于同盟国。

——徐蓝《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些思考》

材料二   1880~1913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

国家188019001913
英国18.518.513.6
德国8.513.214.8
法国7.86.86.1
俄国7.68.88.2
奥匈帝国4.44.74.4
意大利2.52.52.4

1880~1914年各大国的陆海军人数(单位:万人)

国家188019001914
俄国79.1116.2135.2
法国54.371.591.0
德国42.652.489.1
英国36.762.453.2
奥匈帝国24.638.544.4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一战时期德国宣传漫画


左图:将战争比喻成打牌:德国是大庄家和赢家,其他人一脸沮丧。美国人在一旁观看,并未参与。德国人应该可以放心了:胜利无论如何都是板上钉钉。

右图:衣着光鲜的女士欢送即将从柏林勃兰登堡启程奔赴前线的士兵。老人和孩子骄傲地为士兵背着步枪。宣传画试图使人们忘记战争将使这些士兵失去生命。

——【德】布里吉特·哈曼《一战画传》


(1)材料一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责任问题”的探讨体现了史学研究的什么原则?依据材料“研究这场大战爆发的远因和近因”的方法,可以选取哪些视角和事件?
(2)依据材料二,可以推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一战还有哪些认识?
2021-09-0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开学摸底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试卷01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中美关系的漫画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美国和苏联贸易额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表,说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状况的不同,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2020-11-02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三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四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五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9-09-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图一“通途”                                           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写出材料二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结合材料二两图以及材料一,如何理解这句话:“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3)据材料三,苏格拉底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杭礼静海寺,伊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

“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9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2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13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1932年3月12日《上海及其周边的战斗:与中国军队在一起》
与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的日本人并没有预料到会遇上如此顽强的抵抗。
插图:中国士兵们在上海战区挖战壕

1938年5月14日《在敌人的后方骚扰日本军队:在山西的共产党游击队战士》
最近日本军队在山东前线所遭受的重创充分显示了中日战争中游击战的重要性……由共产党部队所组成的八路军已经跟中央政府的军队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
插图:八路军战士在山西训练使用缴获的反坦克炮

1939年8月12日《在华北抗击日军:训练男子与妇女》
插图:
抗日运动在中国各个阶层都深入人心的证据:五台山上来自西藏和蒙古等寺院的喇嘛们被编入了自卫队


1943年4月24日《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为同盟国的事业从事一项非常珍贵的工作,即在牵制住,并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一支庞大的日本军队。
插图:中国妇女在为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平整飞机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其中蕴含着史实和历史寓意。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史实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所揭示的联合国状况是怎样被打破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