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一带的红军的苏维埃区,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美术兴起了。这些美术紧跟着苏维埃区革命形势而发展。为了教育士兵、 向群众宣传、 配合政策讲解等革命的需要,苏区的画报、传单画、标语画及壁画等,几乎同时产生。 当时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画报”,不是油印,便是石印,作画所需和颜料,也来之不易。画家,有的是在知识分子中选拔,有的是在工农士兵中培养。当时的组织,出于对革命的需要,对于美术工作是很重视的。1929年古田会议,就曾提出:“根据教育士兵的需要,发动群众斗争的需要和争取敌方群众的需要调动文艺的力量,要艺术地编制士兵的教育课本,要把革命故事、 歌谣、图、报当作教材把红军中的艺术股充实起来,出版石、油印画报。 ”自此以后,红军的美术活动迅速地开展起来,居然在“中央苏区到处可以看到壁画”。

——摘编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材料二延安革命美术,多数是群众性的,宣传抗战,宣传革命。譬如延安的城墙上画有巨幅的宣传画,街头巷尾贴满了标语或标语画,同时还举行美术作品展览。1941年的美展,展出了木刻、漫画、招贴画以及雕塑和摄影。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第一日》的评论,称赞了这些革命美术。1942年的1月、2月,延安先后举行了“反侵略画展”,华君武、蔡若虹等都有较多的作品参加展出。2月,华君武、张谔、蔡若虹举行三人的讽刺画展,轰动了延安。这些画家,后来又画了许多反法西斯的作品。许多木刻家,不辞劳苦,竟深入敌人后方举办木刻展览会。有的作品,则配合生产自救进行宣传,并运用传统的年画形式进行创作,由于内容与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博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摘编自华夏等《中国美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革命根据地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发展的共同特点。
2024-03-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其中蕴含着史实和历史寓意。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史实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所揭示的联合国状况是怎样被打破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在走向衰落吗?

近几年史学界对于欧洲的衰退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英国和德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下列几则史料,通过分析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一   

甲:英国1873——1913年的工业生产的数据统计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下面两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1)材料一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必要?说明理由。这几则史料对于反映英国的经济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解释。
(2)结合两幅图片对战后的两德关系的演变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格局进行解读。研究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兴衰,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说说你的建议。
2021-09-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随着全球海路大通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各国也因此经济上互相依存度剧增,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愚蠢的“权宜之计”——“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数世纪前,当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殖民利益吵闹不休时,教皇大笔一挥把世界地图划为两半,于是西班牙得到了美洲,而葡萄牙霸占了东半球。后因教皇偏袒,西班牙得寸进尺,几经变动,矛盾丛生。一条人为的分界线并不能够阻止其他国家对财富的争夺,随着新航路的进一步开辟,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荷、英、法)加入了探索新世界的行列,尤其是欧洲将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摘编自郭方《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漫画说明:在名为《和谐之桥》(PONTDELA-CONCOED【法语】)的漫画中,法国外长舒曼(SCHUMAN)正在指挥起重机架设“煤钢计划”(COALANDSTEELPLAN)的桥梁,深壑对面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ADENAUER)也在积极配合施工。但是,在他们中间却隔着深深的沟壑,沟壑壁上写着“猜疑”(SUSPICION)和“不信任”(MISTRUST)。这正表明,西欧联合之路,德国是核心,法德和解是关键。

——节选自《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经过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此后帝国主义各国间包括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等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到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人类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整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阅读材料一,概括早期殖民国家“探索新世界”的手段和方法。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手段和方法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67年以法德为代表的六国成立的欧洲新联盟名称。进一步概括当时世界格局下除欧洲外多极力量的成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成立的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分析说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何更适应时代潮流。
2021-09-04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老漫画是通往历史的一扇窗户。解读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摘编自《老漫画中的世界史(贰)20世纪》

漫画一:赫鲁晓夫正在耐心看报纸,肯尼迪有些坐立不安。(1962.10.17

漫画二:肯尼迪正在阅读赫鲁晓夫提出的有关从古巴撤出导弹基地条件的文件,中间靠在导弹上的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右手臂夹着导弹的是赫鲁晓夫。(1962.10.28


(1)根据漫画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肯尼迪“坐立不安”的直接原因和古巴导弹危机出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漫画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的结果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结合漫画信息和所学知识,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对处理国际关系有何启示?
2021-11-2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7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4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1-1912年,漫画家对时事问题及时报道和评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普及宣传和启蒙教育的社会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漫画宣传的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宣传的史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你如何看待时政漫画的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在远东卷土重来……192111月至19222月召开的备受世人注目的华盛顿会议,便是欧美列强企图遏制日本独占中国、在远东重建新的势力格局的努力。……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指数为100,战争结束时的1918年已下跌至66.1,而到1924年已恢复至119.61926年更增加到135。在外国商品重新大量涌入中国的同时,他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漫画《炉边谈话》



译:是否修改《中立法案》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