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瘟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留下了不少相关的记载,也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疫病应对经验。西汉元始二年,青州发生严重的蝗灾,由蝗灾而次生瘟疫,官府“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并向死者发放殡葬费。唐代大和六年,南方发生水旱之灾,继以疾疫,文宗专门下“拯恤疾疫诏”,称“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清初,出于对感染天花的恐惧,对于可能罹患天花的人进行了强制驱逐和隔离,并设置了“查痘章京”一职。明清政府还利用民间乡贤开展了各种疫病救疗活动,包括:施送医药、刊刻散发医方、利用宗族义庄或行业公所等组织开展制度化的救治和创设医药局等专门的慈善机构进行疫病救治等。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传统疫病应对成效探略》

材料二   1944年元旦刚过,延安周边出现严重的传染病疫情。毛泽东提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1952年春,华北各地疫病相继发生并蔓延。毛泽东立即批示周总理:“似宜通令全国各地普遍注意疫情,有疫者治疫,无疫者防疫,并将华北防治时疫文件转发各地参考,请酌办。”毛泽东历来认为,“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卫生运动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大家来做”,“一切卫生医药人员都要振作起来,与党委、群众组成三结合,显示自己的能力”。毛泽东深知一遇天灾人祸就是难以承受之重,必须“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此问题解决的好坏,对各方面影响甚大”。所以,在安排救灾时,他总是强调要“认真地进行对于灾民的救济工作”。

——摘编自“求是网”《疫病防治这场战争,毛泽东是这么打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的防疫思想。
2022-05-03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材料   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中国对越南进行了全面无私的援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1973年越南抗美战争胜利后,越南为谋求地区霸权不断挑起边境冲突,并大肆迫害、驱逐越南华侨和华裔越南人。1978年夏天,越南共产党四届四中全会竟把中国列为“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并叫嚣打败中国。19792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广西、云南的边防部队对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我军连续打下同登、谅山、禄平、高平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使越南战略纵深门户洞开,给予越南侵略者以严厉的教训和惩罚。从35日至16日,我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张健国《新中国边境上的自卫还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的意义。
2022-05-01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今陕西)人,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当时,匈奴以西域作为据点,常侵占汉朝的领土。汉武帝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由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抓获,匈奴对张骞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而张骞“持汉节不失”,十年后逃脱,终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对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外往来不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张骞取得功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1613-1682年)科举失败后,“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决心探求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他博览群书,收集资料,并通过调查考察,加以核实,以拯救时弊。明亡后,他在复杂的环境里奋斗,既是“学者”,又是“勇士”。他组织武装力量,抗击清兵,兵败后,在全国各地进行秘密活动。他考察“山川风俗疾苦利病”,特别是军事上起重要作用的地理位置,为反抗清朝统治作准备。顾炎武著述宏丰,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专论地方利病,如水利、资源、户口、田赋、兵役、交通运输等,共120卷;其《日知录》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辨析了“亡天下”与“亡国家”,共32卷。

——摘编自《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学术思想形成的背景。
(2)梁启超1924年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评价道:“但讲到筚路蓝缕之功,不能不推顾亭林为第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炎武。
2022-04-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材料   毛泽东:“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现在美国在太平洋控制了比英国过去的全部势力范围还要多的地方,它控制着日本、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半个朝鲜和南太平洋;它早已控制着中南美;它还想控制整个大英帝国和西欧。美国在各种借口之下,在许多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布置,建立军事基地。美国反动派说,他们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和准备建立的一切海军基地,都是为着反对苏联的。不错,这些军事基地是指向苏联。但是,在现时,首先受到美国侵略的不是苏联,而是这些被建立军事基地的国家。我相信,不要很久,这些国家将会认识到真正压迫它们的是谁,是苏联还是美国。美国反动派终有一天将会发现他们自己是处在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中。”

——摘自《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节录)》(19468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发表上述谈话时的国内外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45-1950年间美国为实现对苏联战略企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04-22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蒙古国在窝阔台统治期间,重臣耶律楚材先后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首先提出推行中原税制,又建议“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1232年提出,南下征金时,禁杀逃民令其回乡复业,停止屠城。奏封孔元措(孔子后人)为衍圣公,收汴京的太常礼乐人,召名儒进讲东宫等。1237年他又提出“至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选工匠,务农桑,制漕运,皆切于时务,悉施行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耶律楚材改革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4-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八年(1730年),曾任台湾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的陈伦炯经过实地查访和多方收集资料,写成《海国闻见录》。该书在当时被赞为“防戍、经商必用之书”。此后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日本》等即是在此书基础上撰写而成。

《海国闻见录》卷目及主要内容简介

卷册内容简介
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等.
《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的海道、自然条件、国家制度、民族、风土民情、物产等.
《东南洋》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及婆罗洲的地理、人文,并详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过.
《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巽他群岛,南亚、西亚及中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地理。
《昆仑》《南澳气》记述南海中的昆仑岛及中国南海诸岛。
下卷6幅图:《四海总图》(即东半球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即海南岛图)这些图比《郑和航海图》详细、精确,但没有五大洲图.

——摘编自《世界地理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国闻见录》成书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8世纪前期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认知状况。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独立的印度政府,坚持英国殖民统治者未经中国政府同意,非法划定的所谓中印边界线“麦克马洪线”,不断侵吞蚕食藏南中国领土,建立军事据点。1959年,印度还支持发动西藏叛乱后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建立分裂中国的所谓“西藏流亡政府”。1959年以后,印度边防军人频繁越境挑衅,打死打伤我边防干部战士,侵占中国领土。19621020日,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打退了印度军队的大规模进攻,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置的90余个据点,歼灭入侵的印军一部,俘虏3900余人,维护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印度的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19621121日,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摘编自文献纪录片《共和国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的意义。
2022-04-09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盛宣怀,江苏常州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与李鸿章有交情。1866年,盛宣怀考中秀才,后三次乡试不中。1870年,盛康举荐盛宣怀任李鸿章秘书,由于博学、踏实、能干,在李鸿章的提拔重用下,盛宣怀活跃于晚清政府诸多领域,成就斐然……

1872年,参与创建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

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

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1910年,创办私人上海围书馆。同年,因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引发四川大规模保路运动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避居上海,专营实业。对其作为,称赞他的人称其为“近代中国实业之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等,反对他的人贬之为“中国近代第一大奸臣”。

——选编自朱荫贵《江南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盛宣怀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盛宣怀。
2022-04-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时期,郡县制确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汉代,承秦之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至唐后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形成了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道的增加,是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主要变化。道在安史之乱后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长官由朝廷任命。唐政府通过道这一中间管理层级,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间接管理,调整改善了地方管理幅度。地方行政在道管州的层面基本上是管得住、有效率的。唐代道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一种进步,是一种符合历史趋势的发展;虽然从实际效果方面看,存在着一些导致方镇分权的缺陷。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单一制国家,却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随着社会日益工业化、城市化,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不断变化,原有地方政府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无法适应时代需求,19世纪末,英国开始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真正形成了地方政府的概念。18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为地方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894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在全国建立城区议会、乡区议会等郡以下的第二层级地方政府。1900年,英国颁布《城镇议会法》,要求所有自治市均设立民选议会,由此而建立起三级地方政府体制。英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得以形成。

——摘编自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和近代英国地方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地方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改革对今天中国地方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2-04-07更新 | 45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