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今江苏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抱朴子》《肘后备急方》最为有名。有学者将其成就归结为:一是道成论(道家修行之术),他提出“道之大成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对后世道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疾控论,葛洪认为:“疫者,民大病。当洗井(石灰消毒)、理污(疏通阴沟)、焚蒿净气,别舍控疾,特号收重,徐图缓进。”《肘后备急方》有青蒿抗疟的记载。受其启发,屠呦呦团队提取了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据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葛洪提出“道成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葛洪“疾控论”对今天防治疫病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雅尔塔协议,苏联一直反对法国在德国的占领区与美英占领区合并。美国暗设诡计,策划《萨尔宪法》出台,满足了法国夺回萨尔地区的愿望,19486月,美英法宣布,三国占领区合并。苏联深知,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各国的诱惑,主张“重建欧洲,重建德国需要各国团结互助,实行无条件、无干涉条款的经济支援。”美英法三国在西占区统一发行带有B记号的新马克。苏联立即发布《告德国民众书》,称美英法三国欲分解德国,在苏占区另发行D记号马克,并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飞往西柏林的三条空中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美国向西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粮食等各种生活物资,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博弈,随即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据王帆《大国较量——战略博弈的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柏林危机中大国博弈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第一次柏林危机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将户部银行增资改组为大清银行。清政府颁行《大清银行则例》,这是中国首部银行法。度支部派监理官对其进行严格监管,这是中国有银行监理官之始。宣统二年(1910年),度支部奏定的《(兑换纸币则例》明确规定:“纸币一切兑换发行之事统归大清银行管理,无论何项官商行号概不准擅自发行。”根据法律,大清银行有经理国库职权,度支部逐渐将库款存汇、财政监理官经费、出使经费、向外国借款等事务交由大清银行办理。自此,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实物库制度,被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制度所取代。这种制度下,财务行政与钱物保管相剥离,对于加强各部门间的监督与制衡,确保财政收支的安全与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据郑成林、钟钦武《晚清中央银行体制的形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之前相比,晚清中央银行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年,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了机器制造公司负责人王先谦等创办学堂的计划,并将学堂命名为“时务学堂”。熊希龄接手时务学堂的管理责任后,邀谭嗣同、黄遵宪等人参与其事,黄遵即力荐梁启超担任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到长沙之后,正式公布《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十章,以此作为学堂办学原则。这个学约,强调学生在深通儒家六经的同时,实际上更多地强调了向西方学习。梁启超刚到长沙时,受到湖南各界的一致欢迎,然而没过多久,他却与湖南的旧势力发生了极为激烈的冲突。18983月,梁启超因故离开长沙,不久,熊希龄去职,时务学堂在维新运动早期的使命结束。湖南时务学堂的开办,极大地改变了湖南的社会风气,湘中志士于是靡然发奋,湖南很快成为全国瞩目的中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创办时务学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时务学堂对近代湖南的贡献。
2022-05-25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赛典赤·赡思丁,1211年出生于不花刺(今岛兹别充斯坦布哈拉),因功受元世祖忽必烈赞赏重用,后被拜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赡思丁抵达云南后,即奏请忽必烈批准,限制宗王权力,将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昆明,改全省的万户、千户、百户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了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行政建置与全国统一起来。赡思丁采取了“力攻不如德降”的政策,逐步平定了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反抗,他治下的各级官吏大都由本地土官、土酋充任。面对云南农业生产不甚发达的情况,赡思丁主要抓了屯田、水利和推广生产技术三件事。他亲自主持治理滇池,“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赡思丁于昆明、大理两地设儒学提举,于昆明五华山右建文庙,按中原习俗,“严乡师约以风俗,正三纲,明五伦”。1279年,赛典赤·赡思丁病卒,“百姓巷哭”,获赠太师、成阳王,谥忠惠。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赛典赤·赡思丁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2-05-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大量阶级特权和农奴制残余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困苦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据统计,在19051907年的革命期间,共有近460万人参加罢工。统治阶级对底层民众抗争的压制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实践,所以当人们接触到来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时,天然地倾向于其中的共产主义基因。列宁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经由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施坦的理论化,到20世纪中期成型。其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民主”;强调“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目标;强调植根于西欧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再是通过革命性飞跃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经历了从“发展型社会主义”向“共享型社会主义”的转型。中国将社会主义原则和市场相结合,在运用市场工具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形成了“社会主义原则-市场-政府”三维互动的独特发展格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革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点。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
2022-05-24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夫之与方以智都生活在明末清初,当时的知识分子以全面总结传统文化和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为文化责任。由于在文化价值认识上的差异,王、方二人有不同的文化选择。对于传统文化,王夫之侧重于发扬原始儒学,方以智力图会通儒佛道三教,但他们都主张通过全面的批判总结,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于西方文化,他们都主张只可取其实验科学的内容,而坚决地拒斥其神学内容。不同之处在于,王夫之认为“地圆说”歪曲了中国传统的浑天说,方以智却认为“远西之说”在中国乃古已有之。王夫之主张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别择方法去实现文化选择,而方以智则主张通过专精并重、全偏兼顾的会聚方法去实现。作为思想家,王夫之和方以智都对明清之世的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蒋国保《王夫之与方以智文化选择同异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夫之、方以智在文化选择上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夫之、方以智的文化贡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25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向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中强调:“即使美国不分享相关信息,苏联也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原子弹。”12月,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建议,为苏联所接受。1946124日,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原子能委员会。6月,美国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只有别的国家承诺不生产核武器,美国才会销毁库存原子弹。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除非美国先销毁核武器,否则苏联拒绝接受任何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同年12月,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巴鲁克计划”,但苏联先是在安理会中否决了该计划,后又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退出了该组织。1952年,原子能委员会最终与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为裁军委员会。

——摘编自王道《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学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作派积习甚深。193711月,北大、清华、南开3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后,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授治校制度。在梅贻琦为主席的最高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具体办事机构有“两会三处”,其中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负责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对学校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西南联大,三处及各院院长、系主任均由教授兼职,形成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8年间,始终秉持教授治校的民主作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在国际上有声望的大学。

——摘编自江渝、王小林《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实践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期间,美国出现了最后一波巨型工厂,当时这些工厂是专门生产军用物资的。为解决住房问题,以福特、通用汽车为代表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提议建造一系列万套单元的“国防城”,并由此形成全新的永久定居点。二战结束后,罢工浪潮给工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工会力量的发展,但对工厂主而言,大型工厂工业高度集中及群体欲求则蕴藏着危险。于是,他们开始拆分建立更小的工厂或者把大量企业迁往南部、西部的新兴市场。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苏联恢复了超大型生产设施和随之而来的工人城市的模式。像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这样的大型工厂得到了重建,主要是继续生产军事设备,同时恢复了民用产品生产。由于其具有维护民族自豪感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双重功能,这种超级工厂模式很快传播到东欧和中国。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和东欧一样,中国也成了工业传统的继承者。这种工业传统是从美国经由苏联传入中国的,侧重于特殊的任务和设备、高产量、等级化的管理和奖金。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而不是满足于简单地把在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下发展起来的工厂移植到革命的中国。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立大型工厂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三国大型工厂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两条新中国探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史实。
2022-05-0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