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成同盟,不久便悍然发动了争夺辽东半岛的日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日本战胜了它的第一个对手,而英国也达到了利用日本在远东削弱沙俄势力的目的。.1905年后,由于德国在欧洲的迅速崛起以及同英法之间竞争的日益尖锐,英法两国遂采取了在欧洲拉拢沙俄对付德国,在远东改善日俄关系的外交政策。1910年,日俄双方签署了《日俄协定》,这就使得德国不仅在欧洲而且在远东也同样陷入了外交上的孤立境地,日本乘此机会, 迅即将争夺的目标转向了它在中国的第二个对手德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德国便无暇东顾,致使其在远东的殖民地青岛孤悬一隅,同时英法俄也同样忙于应付欧洲大战,相反,日本却能够全力以赴地来争夺中国。此时与欧洲列强有着复杂关系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欧战爆发后,因不敢偏袒任何一方而宣告中立,实际上,北洋政府既无准备也无能力阻止这场已迫在眉睫的日德青岛之战。战争使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障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随着战争的胜利,日本根本不满足于仅仅在中国夺取德国的一块殖民地,它的真实目的是从各个方面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的要求,国内外舆论大哗,更是激起了中国各界反日运动的空前高涨。

——摘编自周荃李厚基《谈一九一四年日德青岛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德青岛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德青岛之战的历史影响。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一模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元济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98 年9月5日,张元济上奏变法总纲五条和细目四十条,主要内容如下:议政局的职责在于详细核议各种重大政务,为新设立的各种机构制定统一的法规章程,并呈请皇帝裁决;从管理、通婚、择业、官员选拔等方面使满族和汉族的人们保持统一标准;实现皇帝与臣民间信息的上通下达;多裁旧衙门,增设新政衙门;对不行新政甚至阻挠新政者以违旨治罪,反对新政者均令原品休致;根据官吏职务大小、事务繁简等确定官吏禄俸,并适当超出其所需部分,免其后顾之忧等;简派官员将户部及各省出入款项数目彻底查清,通盘筹划,详议办法;令户部整理规划岁入、岁出款目(后世之预决算),并向民间颁示;整理银钱,实行全国统一的货币制度;提倡保护工商业,并制定商律,颁行全国。但是,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他的变法主张未得到有效实施。

——摘编自金满楼《罢官记:张元济的戊戌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元济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元济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2-03-17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一模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认为人先天具有善性,之所以向恶,那是因为有情与欲的侵扰,而产生情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身的存在。所以人身所蕴含的自然情欲需要道德修养来节制,道德修养是达到身心和谐的必然路径。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先天具有“良知”“良能”,固人人可得而教之。因此儒家强调对个体的教化与人治,而不提倡惩戒和法治的作用,甚至蔑视法治,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人性善的终极理想是成为“内圣外王”的圣人。“内圣外王”是指圣人既有厚德载物的美德,也有博施于民的抱负,人格理想与政治理想两者融会贯通。圣人是儒家至高境界“内圣外王”的化身,是“止于至善”的楷模,是“修齐治平”的典范。

——摘编自靳浩辉《儒家人性本善与基督教人性本罪之比较》

材料二   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人无法超越自身的“原罪”。为了遏制人性恶的泛滥,必须依靠外在法律的规训。启蒙运动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黑格尔,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然权利。英国阿克顿勋爵一针见血地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就宣称:“政府之存在不就是人性的最好说明吗?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天使,政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是基于对人性恶的深切体察,所以不能任人的权力欲如脱缰野马,必须加以控制。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分权和制衡”的理念得以贯彻,法律成为预防权力洪水肆虐的堤坝。

——摘编自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鄂豫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中的一个重要战略区,也是我党在中原地区抗日的前哨,被敌人长期分割,在敌、顽、我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逐步成长壮大。鄂豫边区的发展壮大有很多因素,整风运动的有效开展是重要因素之一。1942年4月,鄂豫边区党委成立了边区党委整风学习总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李先念等6位同志组成,负责领导边区党政机关和部队的整风运动。鄂豫边区整风运动可以分为初期整风和全面整风两个时期。由于当时边区特殊的斗争环境,初期整风以文件学习为主。随着边区环境的改善,领导人也逐渐开展了全面整风,制订了详细的整风计划、步骤、办法,并认真执行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干部在整风中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分析、综合的能力,知道了观察研究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变动和矛盾中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摘编自陈建成《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目标既是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坐标,也是把握和推进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指针。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是要把握好行政管理体制和流程的本质联系,辩证处理简政放权与有效管制之间的关系,使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集中体现为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既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础上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紧密结合,深化和拓展了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机结合,正是政府运行的价值取向与规则取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有机结合;是政府的宗旨目的及其实现方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彤《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澍(17771839),湖南安化人,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著名的理财能手,曾经当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等属吏的协助下,他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他大胆改河运为海运,在运河发生水患时,将当年的漕粮按时送到北京;他改革整顿两淮盐政,改引为票;他兴办全省河工,治理水害,大修水利。陶澍出身贫寒,“少负经世志”,也是当时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他和龚自珍、魏源、林则徐、贺长龄等人志同道合,敢于正视现实,关注民生,揭露封建衰世的黑暗和腐败,要求改革内政,严禁鸦片,加强军务,防御外敌,不愧为一代名臣。

——摘编自平湖月满《河山曲:追寻一个真实的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陶澍担任两江总督时期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澍被称为“一代名臣”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其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了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化的趋向。由于货币支出成为明清小农家庭再生产中的重要因素,而棉纺织业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是小农获得货币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以织助耕现象在农业领域日益发展。早在明代,松江一带就是“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浙江的嘉善、海盐、乌程等县也有类似情况。这显然可以说,当时的江南农村很多农家已经是耕织并重了。进入清代。嘉定外冈,“土疥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南汇县农民,“耕获所入,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已罄,其衣食全赖女红”。江阴县“乡民多藉纺织度日”。这说明棉纺织业已成为这些地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农家已经织重于耕了。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17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制造棉布。随着英国在北美洲殖民以及北美种植园的拓展,美洲成为.棉织品的新市场。同时,棉织品成为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用来交换黑奴的重要贸易手段。到了18世纪,人们对具有轻便化、实用化、价格低廉的棉布越来越青睐,1750~1760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早在1662年,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并向进口的印度商品征收高额的歧视性关税;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1800年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全英国出口总值的25%,1828年棉织品则达到了50%。从18世纪开始,棉纺织业凭借其自身易于接受新技术、使用新机器等特点不断地快速发展起来,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鑫培,名金福,湖北省江夏县人。谭鑫培从小就跟他父亲学艺。他练功勤奋刻苦,白天黑夜,从不间断,因此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谭鑫培在艺术上之所以有很高成就,是因为他能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融会创造。他不故步自封,对京剧其他行当如青衣、老旦、花脸的唱腔,以至昆曲、梆子、大鼓、单弦的某些特长,都加以吸收运用。他不仅继承了前辈老生演员的一些拿手好戏,还通过自己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京剧老生的传统剧目。如《珠帘寨》中的李克用原是花脸扮演,谭鑫培将其改为老生后,《珠帘寨》反倒成为老生的传统剧目。由于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谭鑫培驰名南北,获得了“伶界大王”的称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谭鑫培在京剧艺术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谭鑫培在京剧艺术方面获得成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匡胤于登位后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962年)下令:拆除坊墙(留下坊门称为“牌楼”,当作街巷口的标志),让民户直接向大街开门,并允许自设店铺门面;每家可在门前五步宽的地面内自行摆摊,五步外植行道树;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户口,进行管理;又依街分片建“卓望楼”,派专人瞭望,以备火警、匪警等;压缩“宵禁”时间,开放早市、晚市和夜市,允许走街串巷叫卖小商品,允许沿街开设勾栏、瓦舍、酒楼、茶馆和粮店、布庄以至南货铺、牛马市等各色商号、货栈;十字街头空旷地面允许艺人拉“场子”献艺等。……赵匡胤从称帝的第三年起,冲破历史成规,成功地领导了我国城建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期城市管理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期城市管理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段祺瑞把持的北洋军阀政府试图借参战之机,整军治武,统一中国……191723日美国在与德国绝交后,向中立国发出通知,希望它们能与美国采取同样步骤。一方面,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奉命怂恿北京政府追随美国行动。他向亲美的黎元洪表示,中国参战后,美国一定设法援助中国。另一方面,亲日派段祺瑞就中国参战问题征询日本人的意见,日本同意中国追随美国的态度。于是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下定了参战决心。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2021-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