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上述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2020-12-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材料四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上出现了某些松动……思想文化也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表现出较为大众化乃至出现进步思想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市民文学的兴起,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世情小说是这一时期较为流行的体裁,其特征是“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大众文艺普遍流行,尤其以戏曲艺术的发展为代表,推动了民间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早期的进步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反对专制,追求平等。

——摘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2020-12-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给封建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救的思想统治地位,使得民众的思想观念得到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痛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专制制度”,是“漆黑一团”。他们更加猛烈抨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此,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国人文化自信力被削弱,核心价值观念缺失,导致了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和失根。

——摘编自董银平《从中国当今社会问题丛生重看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李大钊、陈独秀等把进步刊物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新创办了《湘江评论》《少年中国说》等。五四运动后的半年里,各地新出版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报刊达二百多种。李大钊、陈独秀把建立学会、社团作为联系进步青年的纽带。据统计,在北京注册的社团就有二百八十多个,翻译出版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不久,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思想主流。

——摘编自陈澜《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至特征与近代中国》

材料三   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标志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闯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

——摘编自李君如《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世界眼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测据"理论包含的内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思想变化的趋势。
2020-12-3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华夷”现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人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茏,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但是,在北宋一切都变化了。民族和国家有了明确的边界,天下缩小成中国,而四夷却成了敌手…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念和话题里面,我们很可以看到当时人感受,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些感受,焦虑、紧张情绪所呈现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观念和经典思想的一个背景与平台,使他们总是在试图证明“中国(宋王国)”的正统性和“文明(汉族文化)”的合理性。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一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材料二   :在对外关系中,整个嘉庆朝,“中国”的使用频率在微弱的增加,鸦片战争前后,“天朝”使用的次数减少,“中国”使用的频度相对增加;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几乎不用。“天朝”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1905年后,“世界”一词的使用次数急剧增加。在1898年超过“万国”,1903年后超过“天下”;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这两个关键词的使用也超过“天下”。

——据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一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战国到宋代,“华夷”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述其对宋代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关系中的称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两次“天下观”变化原因的相同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涉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

——摘编自[美]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在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流通的货物品种发生了变化。地理大发现初期,以奢侈品流通为主流的趋势被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商品如纺织品、矿产品和金属制品等取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居民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在世界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掠夺和榨取财富的活动也由一个地区扩大到世界范围。

——摘编自沈汉《论世界市场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大西洋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的主要历史事件,并解释这一事件“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的含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最终形成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日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

(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

(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即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进入1995年后,……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
7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这一时期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哪些新的发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4)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2022-07-10更新 | 514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水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携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非洲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入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地大事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的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美洲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格)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

——摘编自[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人类之网一鸟做世界历史》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未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嫌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加深;在经济领域导数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关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联系;在知识文化等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生题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11年中国民族企业创办资本趋势图


——摘编自贾利强《清末第二次设厂高潮研究》

材料二   1919年中国民族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摘编自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中国设厂高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全国民族企业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说明这一分布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1-06-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