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我国兴起国民教育风潮,一批国人编著的地理学教科书纷纷问世,其中叙述,不乏时代的印记。

●中国之西界,踞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缅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

——张相文《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文明书局1903年版

●亚细亚洲……凡十数国,惟中国版图最广,气候适宜,民庶尤众,为四千年来文化发达、世界著名之大国。余国或为藩属,或与互市,皆环处东北西三部而分治焉。

——曾世礼《初等小学中国地理教科书》,涪州小学堂1905年版

●外国与我有约者,凡十七国。又择通商要埠,分驻领事,约束己民,觇察利害。然外国人民之居我国者,不为我国法律所辖,由其国领事自治。……国之耻欤,吾民之羞也。

——谢洪赉编辑《最新高等小学地理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

●人种高下,分为三等。第一曰文明,德慧术智,曰发达而有进步者。第二曰半文明,文字义理,稍别于野人,然物理不明,惑于鬼神,笃于守旧,不知变法求新焉。第三曰野蛮,人各一心,不公不群,渔猎为生,罔知耕种,文字义理无闻焉。

——陈独秀《小学万国地理新编》卷上,商务印书馆1902年版


试对20世纪初地理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出解释。
2022-11-21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校际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五年(1889年)5月,朝廷任命薛福成担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在日记中对出使经过进行记载。以下为日记的部分内容:

(一)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初三

西洋各国教民之法,莫盛于今日。凡男女八岁以上不入学堂者,罪其父母……至于一郡一省,以及国都之内,学堂林立……学校之盛有如今日,此西洋诸国所以勃兴之本原欤?

(二)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近有新法(1887年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用无烟无声火药燃放枪炮,且药既无烟,炮手、枪手瞭敌更易清楚,攻击必准,而枪炮之害较前更烈矣。

(三)光绪十九年(1893年)五月初五

明年恭逢慈禧皇太后六旬万寿,敬备一切庆典,遵旨力崇节俭,户部预为筹款,约已备五六百万金。惟各衙门查照乾隆年间迭次庆典成案,实需三千六百万金。今节至三分之一……户部现将岁出岁入各款逐加详核,设法腾挪,移缓就急。

(四)光绪十九年(1893年)八月初三

余尝评论光绪初年以来出洋之星使,究以曾惠敏公(曾纪泽)为第一……在任八年,练习洋务,并语言语,至今为洋人所钦慕。伊犁改约一案,弭兵修好,颇获成功。

——摘编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二部分提升训练2绘画艺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史料所载关于唐太宗的评价。

出处

评价

《贞观政要》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明宪宗

“三代而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尤莫若贞观之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于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然而嘉尚之者,以其可为行远登高之助也。”

王夫之

“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故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非与于贞观之道者,亦安足以穷其辞哉!天地之产,聪明材勇,物力丰犀,势足资中区而给其卫。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谓也。”

成本俊《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业》(1934年)

汉族之衰微,国威之不振,于是扫荡群雄,拯斯民于水火,大张挞伐,扬国威于域外,则有待于民族英雄唐太宗之崛起焉。成盖世绝伦之英雄,实太宗具卓然特立崇高伟大之精神,有以致之。

从上述关于唐太宗的评价中选取一则或多则材料,分析这些记载背后的历史现象并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合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9-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4增强开放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人笔下的美国形象(节选)

人物著作观点主张
徐继畲(17951873,晚清名臣、学者)《瀛寰志略》(1848带有“夷族”色彩的“兀兴腾”统一改译为“华盛顿"。认为“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郑观应(1842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易信》(1875认为“美国秉性守礼,风俗庞厚,与中国素无猜嫌”,积极主张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
崔国因(1831~?仕同治、光绪两朝,曾出使美、日、秘鲁等国,后辞官从商)《出使美日秘日记》(18891893对美国议院制度赞赏有加,认为“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焉耳”。
邹容(1885190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军》(19021903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方案。

——摘编自贺昌盛、黄云霞《被塑造的“他者”一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等


依据材料及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提炼的论题,可以是基于材料观点和史实的新观点新认识,也可以是对材料观点的质疑或肯定。要求:观点贴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中国”   

先秦“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洛阳)……宅兹中国,自之乂(yi:治理)民”。

——西周《何尊》

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朝廷遣使诣(慕容)儁,儁谓使者曰:“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

——《晋书》

唐朝所以为中国者,以礼仪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仪也。岂系于地哉?

——《东晋元魏正闰论》

元朝诸下海使、臣及舶商,辄以中国生口、宝货、戎器、马匹遗诸外番者,从廉访司察之

——《元史》

清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雍正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古代“中国”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古代“中国”的内涵,并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04-21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退想斋日记

(日记的作者刘大鹏,山西太原人,生在清末。和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作者幼年读四书五经求取功名。1884年中举,后又三次参加会试,未中。一生没有做过官吏,基本上生活在晋中农村。)

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1903年2月23日)

所到之处,人心莫不思乱,每闻人谈论,动辄曰:世道如此,不若大乱之好也。虽系愤激之言,究见人心离散矣。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1903年12月24日)

现在正太铁路之工已开,迨至工已告竣,铁路成而轮车通,矿务大兴,取煤取铁,其势纷如,三晋人民非但不能安枕而卧,且必受夷人之凌辱,即欲逃避而莫能矣。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904年1月8日)

当此之时,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七、八,故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905年9月11日)

现在出洋留学者纷纷,毕业而归即授职为官,其学孔孟之道并一切词章家,俱指为顽固党,屏之黜之,近又停止乡、会、小考等试,世道亦可见矣。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1907年3月4日)

人心不正,莫甚于斯时。至学堂之学生,尤不正之至者矣。学生所学,一以西人之学为宗旨,无父无君,皆习为固然,故入革命党者十之八九,时局不甚可畏哉!

——摘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变迁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15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zhān)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yù)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阶段。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代汉族姓氏与古代少数民族的关系。
2021-10-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对南北朝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学风特点有透彻的了解。所著《颜氏家训》是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颜氏家训》部分目录

卷次篇目子目内容概要(节选)
卷一教子篇第二气节尊严不可失
兄弟篇第三兄弟分形连气如手足;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治家篇第五教化须自上而下;进德修身齐家之本
卷二风操篇第六言谈举止有礼有致;北方颇具华夏遗风;接待宾客恭谦有礼
慕贤篇第七珍惜身边圣贤人;贤才关乎家兴国昌
卷三勉学篇第八学习无用是个谬论;学以致用是根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治一经可弘圣人之道;勤奋好学方成大器;天下之大教育为本
卷四名实篇第十名不副实以为耻;寡欲淡泊方远致
涉务篇第十一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卷五省事篇第十二君子当修德以待时;追名逐利必招祸
卷六归心篇第十五儒佛两家本为一体;修道之事大矣哉;五常之道始于心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家训的典范”为题,写一篇《颜氏家训》的图书推介词。(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