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23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任选两课或多课,自拟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统计,《全唐诗》中与李广直接相关的唐诗至少有55首,唐人咏李广诗是唐朝时代生活的一种记录。

历史时期

代表作品

诗人的社会心态

初唐诗歌(6首)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炯《紫骝马》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
表达对战将神勇的由衷敬佩,借李广的坎坷命运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

盛唐诗歌(23首)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李隆基《旋师喜捷》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贺朝《从军行》
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使命意识,是盛唐诗人生命凯歌的主旋律。

晚唐诗歌(10首)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无名氏《胡茄曲》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温庭筠《伤温德彝》
难以再有前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意气风发的昂扬斗志,心情悲凉压抑,无可奈何的悲哀与绝望挥之不去。

——摘编自朱枝娥《从唐人诗歌李广情结演变看唐朝盛衰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
2023-11-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争、冷战等破坏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起战争动能的势能是一战前欧洲均势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全面紧张。均势的改变是国家间实力消长的结果。在欧洲六个大国(英、法、俄、德、奥、意)中,英德之间的矛盾至为关键。……各种最新式的现代化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战争之惨烈规模空前,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之大更是前所未有。交战各国为赢得胜利,纷纷通过国家力量动员一切经济、金融以及文化等资源,进行总体战。

——摘编自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

材料二   1945年战争结束到1947年冷战爆发,从我们的描述和史实的发展来看,主动的是美国,被动的是苏联。事实上,不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苏联是较弱的,它不愿意跟美国发生对抗,也没这个必要、没这个能力去和美国对抗。而冷战的发生,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美苏双方战略互疑,频繁的误判和误解。美苏都朝坏的方向,朝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方向去解读对方的行为,结果就是看不清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表面现象,辨不清对方的目的。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转折——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整理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写一则历史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后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词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律疏议》、藩镇割据、安史之乱、都护府、大运河、曲辕犁、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之路、长安、广州、雕版印刷术、火药、《唐本草》、书法、诗歌、三教并行、唐三彩、胡旋舞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关键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写出所选关键词,题目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义的文化包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劳作方式的变化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古代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讲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
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近代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
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家关于社会进化的新术语。社会学家们所说的“社会变迁过程”,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过程。据此,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第一、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第二、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三,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四、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围绕“社会变迁"这个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释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64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2年,徐蓝主编的《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全书以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为开篇,然后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五个方面为纬线,进行整体论述,注重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长时段地勾勒人类历史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极化、走向进步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序言


根据材料中书籍的编写思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