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试图对移民的迁移规律进行总结。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左右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结果。伴随着一些研究者不断细化、深化,“推拉模型”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主要是认为其无视移民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回答为何当“推拉”因素发生变化后移民行为不一定随之变化,以及相似的“推拉”因素的作用下,同一群体中为何有的人走上了移民道路,有的人却依然故我,安于现状。

——摘编自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但在二战中沦陷,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甚至一度得不到盟国的承认。战后美国根本不把法国作为战胜国来对待,对战后重大问题的处理,法国不是被排斥在外,就是没有多少发言权。戴高乐1958年上台后,法国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其发展速度还超过了美国,至1970年,法国国民收入达1283亿美元,居西方世界第3位。

1958917日,他向艾森豪威尔总统递交了一份私人备忘录,要求在北约内成立由美英法组成的大西洋理事会,以决定北约组织的世界战略和政治问题,否则法国将不参加任何发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他主张“把靠近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联合起来,在必要时,使它成为苏联和盎格鲁一撒克逊两大阵营之间的仲裁者。”19667月,戴高乐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政治会谈后表示要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双方同意欧洲问题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进行讨论,称欧洲大陆的国家应该努力为在东西方国家之间建立缓和气氛准备必要条件。戴高乐还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到继续维持法国与殖民地的传统关系,已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改弦更张,使自己转变为非殖民化的倡导者和坚定不移的实施者。

“戴高乐主义”成为激发法国人维护民族尊严的情愫,使得法国人恢复了自十九世纪以来多年没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得法国得以重新走向世界。戴高乐想象中的大国地位,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作为戴高乐主义的一种理想,是可以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现实政治目标,那又是脱离实际的。戴高乐主义在反对美国霸权的同时,明显地暴露出了要使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的意图。

——编自张猛《试论戴高乐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戴高乐主义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届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是晚清中国历史的第一次转折…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反抗力度逐渐加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形成鸦片战争后近代历史第二次转折…洋务运动的兴起则客观上标志着第三次转折…因此在“沉沦”中也蕴含着“上升”因素…。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2023-07-28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72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烟草进入全世界,在早期的殖民时代,烟草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推动了殖民运动。欧洲人将疟疾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帮助殖民者征服美洲。由于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催生了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对于疟疾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他们被大量贩卖到美洲。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著,朱菲等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的观点或历史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6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涌现的新思潮都是世界思潮的某种反映,世界思潮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中国思潮的转变。

20世纪30年代,文化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讨论,在讨论中,不论是主张西化论者还是主张中国本位论者,都逐步产生一种新认识,即用“现代化”这个新概念来取代“西化”或“中国化”等概念。中国现代化的努力方向:第一,发展自然科学,这是现代化的根本基础。第二,促进工业发展。第三,提倡各种现代学术,没有现代学术也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第四,思想方面的科学化,以使我们的思想、态度和做事的方法都现代化、效率化、合理化。

——摘编自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


结合近代以来的中外历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以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你选取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

   

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析。
2023-05-28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三个问题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为儒家思想,它对我们民族性格、 民族心理的形成影响至深;二是选官制度,它按”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把儒家思想与做官紧紧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仕学相长的畸形发展状态,左右中国古代社会长达两千余年;三是农民问题,谁若忽视农民问题,谁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社会。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者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3-05-17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图片创作的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评析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9-30更新 | 426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