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名校
1 . 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人深思。

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工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又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力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汇编》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2021-08-1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张堰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等级考历史试题
2 . 世界文明的去向

我至今仍记得我的老校长说过的话:“生活当中的事情并不永远是平坦顺畅的,有时我们眼看着就要登上顶峰,可是情况似乎很快急转直下,又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我们要牢记一个重要事实:文明本身的去向永远是向上的。如果从数个世纪的高峰和低谷之间划出的中线看,这条线一直都是呈上升趋势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总统就职演说(1945年1月20日)


问题:叙述从之前两个世纪“的高峰和低谷间划出的中线看”,世界文明的“去向”是如何“永远向上的”?


2020-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康乾盛世”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试以全球史观来论述“康乾盛世”。(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4 . 对宋朝的褒贬

对宋朝,史学界褒贬不一。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用“积弱积贫”一词评价宋朝。而史学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的社会发展水平之高,在整个中国古代是空前绝后的。


请论证你赞同的那位史学家的观点。也说说另一位史学家观点的可取之处。
2019-12-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6 . 【玛雅的预言】神秘的玛雅预言,绚丽的好莱坞大片,让“2012年世界末日论”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引发社会争论与反驳。

材料一:西班牙国王委任的尤卡坦地区主教迭戈兰达曾以清除异端为名主持过一次大规模毁坏玛雅神像和抄本的行动。他的著作《尤卡坦纪事》记载了尤卡坦半岛玛雅人的生活习俗.文化和文物。其中,记载玛雅的长历法编到2012年结束。……玛雅的象形文字已经失传,无法完全破译。

——《失落的玛雅》

材料二:大多数玛雅文明研究者所引用的都仅仅是一块出土于墨西哥南部塔巴斯克州的名为第六纪念碑(Monument 6)的石碑……由于碑文残破,上面的文字内容中提到,在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时(即2012年),上帝将降临人间。……根据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萨图诺的观点,碑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在碑文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写着,比如说‘这里将是世界末日,世界将毁于火海’这样类似的语句。整个碑文中都没有这样的描述。”……名为皮克的玛雅部落长老曾对美国媒体称……2012年12月21日只是玛雅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表示一个轮回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并非指世界末日。

——《2012年为何不会发生世界末日》美国太空总署

材料三:美国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玛雅文化遗址取得重大发现,包括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玛雅天象表,记录着天象和日历。日历延续至今后7000余年。

——2012年5月美国《科学》杂志


问题:请你站在“末日说”反驳者的立场上,根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2019-11-01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模)
7 . 【海洋的时代】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从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问题:叙述“大西洋时代”近代文明的发展。
2019-11-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模)

8 . 同文馆的困境

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

(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50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材料三:1867年,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及你的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4)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150~200字)

2018-06-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等级历史试题
9 . “小”和“大”
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问题
请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简要叙述16—20世纪40年代中期地球变“小”和世界变“大”
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