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政治对抗与现代化]

材料   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动员会提高人们的期望,而经济发展则会提高社会满足人们期望的能力。因此现代化孕育新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分化,他们被迅速动员进入政治领域,从而形成冲突。变革引起冲突,冲突促进变革。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到有序,没有昨天的和前天的动荡与混乱,也就没有今天的稳定,繁荣与发展,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摘编自黄毅峰《政治冲突:现代化的阻力还是动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或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冲突与现代化”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12-02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宪政体制支配政治权力在形成和行使的过程中,规范着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着政党政治的状态和作用,同时,政党政治的得失对国家宪政体制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即使相同的国体,其政权组织方式不同,由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的方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宪政体制 很难一墩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应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其根本.点在于政府权力之 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它在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在法治下运行的有限政府,方能实现权力 的有效制衡;保障民众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与有序,才能形成对权力的民主监督。

——摘编自周淑真《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的关系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宪政体制”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明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指出:“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 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收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

——摘编自《时报》(1913年7月27日)


这一史料与当时历史事实是否相符?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阐释。
5 . 【近代英国大事件】

英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3所示是英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其中列举了一些对英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



根据该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按时间顺序为上表空白处分别补充--件大事(写明时间),并说明理由。
2021-09-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且不能与材料重复,叙述清晰且要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夜》是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国的社会环境。

小说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对当时中国的工业充满了信心,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有时他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后,且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最终,由于合股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央视财经网曾于2012年播放了一档纪录片——《中国商人》,该片指出清末除了一般商人群体十分活跃外,对历史发展有更大影响力的是另外三类商人群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得当)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

时期

饮食文化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元明清时期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1-14更新 | 28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交通通讯
7.23
6.43
6.18
6.15
5.61
6.03
批发零售
17.5
16.7
16.61
15.82
15.23
15.88
金融保险
2.73
3.71
4.04
4.65
5.94
8.31
房地产
7.82
9.62
9.63
10.24
11.47
11.31
社会服务
8.21
9.78
11.63
13.55
18.46
21.92
政府服务
11.35
13.08
15.95
14.97
14.43
11.0

请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