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何谓“文化自觉”?1997年费孝通在《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中提出这一问题,并将其发展历程总结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自觉思想产生了文化差异共生共美的语境,在此语境涵盖下,其所表达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精神的实质表现为适应不同时代需求而必须进行文化转型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思想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优良继承、创造生成以及在世界文化交流体系中的近代文化自觉,涉及内容广泛。简言之,不外乎处理文化的中国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既互动统一,又相对独立。从源头上讲,虽然西学传入中国始于明末,但大量的东渐则在鸦片战争之后。

——摘编自孙墨等《论中国近代思想的文化自觉理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自觉”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颁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称冷战结束后,文明之间的斗争将取代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冲突。1996年,他直言“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亨廷顿强调,西方文明将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文明冲突论”一经提出,就伴随着争议和批评。总的来说,学界对他的批评主要是认为他夸大了文明间对立,过分强调文明间冲突的一面。

——摘编自张旭鹏《“文明冲突论”逃蔽了冲突的本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 (单位: %)

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与无党派归侨军队文教科技人员其他
10.204.6521.046.0236.952.455.796.2015.17

表2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 (单位: %)

工人农民企业家领导干部基层干部教授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作家艺术家法律界人士医生金融业人士军人警察运动员
1.011.8820.5441.551.2411.661.711.612.312.590.672.620.4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当中,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伴随这三大过程,人类进入了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居住的地区,组成了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文化系统的社会,彼此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经济或文化交流网络;在网络中各地的自然物种互相传播,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信仰互相交流。全球史学者通过描述这三大过程,为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的各民族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

——刘新成《什么是全球史》

材料提供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诸多思考,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我们宁愿认为,这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的表现。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   1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剥削童工的木刻画(1790年);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剧照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图3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海报,呼吁人们购买战争海报以让孩子远离战争,海报下方英文译为:别让阴影触碰他们;图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画(202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儿童地位的变化,并对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2024-05-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 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当前,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新自由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长远的利益;秩序转型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

——摘编自吴志鹏等《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

材料反映了部分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对这些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利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在15世纪晚期一心一意想找到去东方的新航路,并为此制定了一个海上探险计划。他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目的地是东方的中国、日本及印度。哥伦布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他所依据的估计有二:第一是马可·波罗对于亚洲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及对于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距离的估计(他估计为1500英里),而这两个估计都是错误的,因为估计得过多;第二是托勒密对于地球周围长度的估计,而这个估计又过小。他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西欧经过大西洋到日本去的距离不足3000英里,向西航行是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

这里出现一个既饶有趣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这一观点。(要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红柿是一种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至迟在公元前500年,西红柿已开始在墨西哥南部和其他地区被栽培。1519年以降,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一行征服墨西哥,并将西红柿献给了西班牙国王。16-17世纪,西红柿在欧洲多数地区只被当作观赏植物、药物,出现在庭院、花园、植物园和大草本植物的标本中,但意大利人除了用于做菜吃和作为水果零食生吃外,还独立研发了番茄酱作为佐料、调料和零食吃,甚至还改良了西红柿品种,使其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这种新品种又从欧洲传回美洲,展示了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

约在1799年,英国驻叙利亚领事约翰·巴克把西红柿引种于叙利亚地区。19世纪西红柿在中东传开。在南亚,西红柿由葡萄牙探险家于16世纪传入引种于印度。西红柿在非洲传播的历史比较模糊混沌。

概而论之,就是各色欧洲白人、介于白人和黄人之间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都参与了美洲作物包括西红柿在非洲的传播。

中国种植的西红柿可能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清末光绪年间,北京农事试验场开始种植西红柿并做食用菜果推广。新中国成立以来,西红柿的栽培食用和各种利用才得到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经过400年的发展演变,西红柿今天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某果之一。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

——摘编自张蕾、孙静静《西红柿的世界发展传播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西红柿在传播中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05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交通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闻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简便,不同文化交汇的频率和深度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程度。但有趣的是文化当中地域因素及其历史维度成为文化发展中最坚硬的两个基础:由此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中国文化就是在东方这片热土上形成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国文化历史积淀的最准确的概念表达。

——黄编自杨洲等《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4-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李熠《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

从图中任选两个时间点,指出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对该时期中国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点,正确写出历史时期,阐释的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