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继承性和变革性的特征,服务于社会治理需要;中华文化还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体现出连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质。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提炼主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主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此图表为20世纪上半叶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从图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列出信息,写明论题,更论结合。)
2024-02-01更新 | 122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城市是世界经济组织结构的重要节点,是经济管控、生产与贸易、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以及政治权力的枢纽。下表是公元前400年—公元1800年全球城市发展的时间轴线。

公元前400公元前200丝绸之路与罗马浪潮公元元年20040060080010001200商业经济浪潮1400后哥伦布时代1600重商主义浪潮1800
雅典

长安
长安开封北京


罗马




伦敦
伦敦伦敦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尔

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

——摘编自【英】格雷格·克拉克《全球城市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个城市,简述其成为全球城市的主要因素。(要求:列出所选城市,不限于题目所给时空,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5 . 安史之乱: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材料   下图是《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的思维导图。该书作者认为,以756年“安史之乱”为标志的历史断裂不仅对王朝命运而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说,亦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摘编自陆威仪《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选取三个角度对安史之乱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的观点加以阐释。
2023-11-28更新 | 118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根据材料,指出与汉代主要经济区分布相比,宋朝主要经济区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部分。

二是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西方的一些新部门和新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得到确立和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部门和学科体系。

三是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

——摘编自郑大华等《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商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出现了许多与前朝相比不同的特点。北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商业也取得了一席之地, 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在统治者内部, “重农抑商”这个传统现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在“重商”与“抑商”之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商业的地位,更多的人为商人说话,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有一个新的变化。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合法性指的是政治统治的正当性问题,是一个政治体系得以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历时性演变的视角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传统的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经历了由“神权”“宗法”到“民本”这一转变过程。这三种合法性传统分别在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充当着政治合法性来源的主导角色,进而影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国家形态和社会结构。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塑造与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渐进性历史演变过程。其演变过程,不仅仅是指从时间性方面进行把握,更要着眼于政治合法性基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情境”以及相应的“历史社会条件”的变化。

——摘编自赵帅《神权、宗法与民本: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演变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演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会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图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同发展阶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刘颜《利益集团与我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研究》


从中国某个王朝或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对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