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部分。

二是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西方的一些新部门和新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得到确立和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部门和学科体系。

三是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

——摘编自郑大华等《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包公”艺术形象的演变

阶段典型特征(及案例)时代背景
宋朝:初步塑造阶段包拯的事迹以官方所褒扬的和民间秋颂的真人事迹为主,呈清正廉洁、公正贤明的官员形象,如《合同文字记》中包拯调解财产纠纷商品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兴盛;宋廷整顿吏治,重视法治,皇帝倡导廉政,形成一种“清官文化”
元朝:去官员化阶段元杂剧中的包公戏盛极一时,包拯的形象向着为民请命、反抗强杖的代表转变,具备了一定的侠义之气元灭南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元朝的残暴统治加剧了社会矛盾;普通百姓对于重修吏治、反抗强权有着迫切的需求
明朝:被赋予神力阶段包拯形象逐渐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神话色彩,拥有非凡的神力,如一些小说中开始出现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描述明中后期的文化监菅相对宽松,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通俗文学受到广泛欢迎,公案小说兴盛
清朝:形象国化阶段包公断案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具备极高的思想艺术成就,其中不乏《三侠五义》之类作品通俗小说友展进入高峰期:政府加强了对社会教化的控制(大兴“文字狱");现实政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尖锐)刺激了民众对包公形象的广泛认同

——摘编自赵江涛《包拯艺术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政治价值转化》


阅读材料,就”包公”的艺术形象与政治价值提炼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2023-07-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英国人曾戏泰晤士河为“泰晤士老爹”,它曾经是一条美丽的河流。1847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副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并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并赋诗哀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此时,英国的河流污染防治才真正走上了健全的法制轨道。同样重要的是,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整治泰晤士河,英国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土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19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的胜利来自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而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并行着两种演变:一种是日本侵略势力从进攻到溃败的演变,另一种是中国内部(人民)力量由小变大,且统治者的势力由升高到衰落的演变。这两种演变不但过程相近,其方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动势力衰亡,进步势力兴起。弱的战胜强的,新的代替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作了准备。20世纪,世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和1718世纪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一样,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它们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也是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完成以后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


选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疫情席卷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堪称百年一遇。瘟疫历史是一部灾难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危机四伏的曲折史。

材料一   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年间的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

材料三   黑死病后,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医学的进步表现在医学哲学和机构开始发展,而且医药学变得专业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到清朝中叶,咖啡开始进入中国。鸦片战争前,清朝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在广州居留的洋商找不到咖啡馆,只能自己开店。大约在1836年前后,就在今天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附近,丹麦人开了一家咖啡馆,那是广州的第一家咖啡馆,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咖啡馆。不过敢进这家咖啡馆的华人一个也没有,因为官府严禁国民沾染洋人的生活习气。鸦片战争后,上海设立租界,一个犹太人在英租界开起咖啡馆。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帮洋商打理生意的华人买办数量暴增,他们模仿着洋老板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群。进入民国后,西风进一步东渐,留洋读书成为时髦,接触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在洋人、买办和归国留学生的影响下,咖啡生意在广州、上海、天津、汉口、北京等大城市日渐兴盛起来,老北京的大碗茶还在,但已经不再独霸天下。


结合近代中国咖啡馆的变化,论证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要求选取至少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6-16更新 | 5717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后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在东南亚交换香料,同时也把纺织品带回欧洲。到17世纪末,欧洲的毛纺织和亚麻制造商纷纷向政府施压,此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打击印度棉纺织的进口。这些保护措施并没有帮助到羊毛和亚麻制造业,反而刺激了国内的棉花生产。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生物能量驱动的机器开始纺纱。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两百倍,其中94%的增长发生在1780年后的20年中。1815年后,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消灭了所有非欧洲世界的竞争对手”。1830年后,他们甚至开始在印度本地与印度制造商竞争。一旦印度人开始使用英国制造的棉纱和棉布,这就向世人昭示,世界棉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60年后的30年间,欧洲大陆对印度棉花的消费量增加了62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到19世纪的后三分之一,埃及、巴西和印度的棉花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重要的新生力量。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于棉花产业演变的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超大型货轮“长赐号”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意外掏浅,造成运河严重拥堵。该货轮悬挂巴拿马国旗,经主体是中国台湾长荣公司,管理主体为新加坡公司,实际产权人船东属于日本正荣公司,25名船员全部为印度籍,从深圳启航满载货物前往荷兰鹿特丹。苏伊士运河每年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2%,货物价值约为1.1万亿美元,每年约有10%的海上石油贸易经过该运河。在等待通航的四百多艘船只中,货物运输有谷物、炭和铁矿石、医疗用品、食物、家具、活体牲畜以及生活必需品等。运河拥堵,很快引发蝴蝶效应,严重影响国际物流,产品供应链如鲠在喉,制造了从中国义乌到荷兰鹿特丹到美国洛杉矶的横贯全球的贸易损失。国际油价闻声大涨,进一步推高集装箱货物的运费,中欧运输线路需求暴涨,欧洲超市物价暴涨,全球咖啡、卫生纸供应吃紧等。埃及每天损失达1400万美元,全球贸易每小时损失约4亿美元。

——摘自《财经新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就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22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