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郭大均著《中国当代史》中目录摘编:

第一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恢复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

第三节 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

第三章 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第二节 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第四章 坚持改革开放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

第二节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展开

第三节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贯彻

结合所学知识,从该目录中任选一节进行续写。(要求:史实阐述,史论结合,需观点正确,符合史实)
2024-01-15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塑造的劳模形象统计(部分)。

时段代表作品作品特点
19491965《伟大的起点》等人物的“激情状态”与”竞赛意识”作为一种内驱力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走向,其中,劳模作为奋进精神的核心驱动力起着关键作用。
19661989《逆光》等“文革”十年中的劳模形象,显示出一种特有表征—阶级斗争的典范。劳模逐渐弱化其生产本性,转而成为某种高度典型的“斗争英雄”。20世纪80年代,劳模主体意识觉醒,对个体理想勇敢追寻。劳模的“集体”属性开始缓慢向“个体”属性挪移。
1990年至今《蒋筑英》等这一时期劳模题材电影往往以真实经历改编和文献纪录片的多重弥合,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与影像的真实感;从叙事结构与视听层面来看,劳模的讲述方式增加了“拼贴式的、时空跨越式”的讲述方式和他者视角,更加接近观众审美需求和主流情感的路径。

——摘编自王飞翔《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银幕劳模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争论很大,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1)从南宋至清末,绝大多数意见对王安石持否定态度。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角度:①王安石变法“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②王安石“学术不正”,他开创的学派“荆公新学”属于儒学异端,在“荆公新学”指导下的变法自然应予否定。③王安石理财思想的本质是“剥民兴利”,其诸项新法属于“聚敛害民”之术。

2)进入20世纪后,史学界出现了总体上肯定王安石变法的观点。①梁启超把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与近代西方国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近似于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免役法“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②邓广铭、漆侠认为,变法措施“大多寓有制裁豪强兼并大地主阶层的用意在内”,“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③周良霄认为,“王安石新法,凡是为后世所沿行的,它便是适应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为地主阶级统治制度所必须的……我们对所具有这些作用的新法都予以肯定。”“一些在实际政治中行不通的东西,也同样显露他理想主义的火花……仍然应该把它看成是对儒家理想的一次实验。”

——摘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信息,简要阐述其立场角度及其评价的理由。(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8-27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统称“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许多国家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和参加“一带一路”建设。但也受到了许多争议,有人把“一带一路”被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认为中国和美国一样想要争霸世界。这实际上是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不论是从出发点还是秉承的理念、实施方式看,“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合适角度论述“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要求角度合适,论述符合事实。)
2023-02-20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智识分子(即知识分子),并非自古迄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因此一面不陷入宗教,一面也并不向自然科学深入。其智识对象集中在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诸方面。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横溢四射之趣。中国的智识对象与理想生活,很早便集中到人文整体之共同目标上。只有向社会全体服务,才是人生最高天职。于是形成中国智识界之上倾性而热心政治。由治国、平天下转到正心、诚意、修身,仍不是个人主义。若在西方则不然。西方人对智识,似乎自始即没有对普遍全人群而寻觅之旨趣。智识对象亦遂趋于个别化。换言之,则是个性伸展,而非群体凝合。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依据材料提炼出其中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总的来说,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园。其体而言,促成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主要有需求的世界历史性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国际化、机器大工业的诞生、资本输出等。世界市场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实现总体化和抽象化的过程,需要以社会劳动的分工、资本职能的分化等分解过程为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为此具备肢解旧生产关系的能力。机宫大工业带来的巨大生产弹性顺应了资本主义生产难以通制的扩张本性,国际分工愈发要通过对国际贸易需求的刺激来实现对一切民族界限和地域的突破等。资严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限制是世界市场从国内、从局都走向世界和总体的重要过渡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初步具备国际性质。

——摘自谢治《分解、扩散与整合:从(资本论)看世界市场的形成》


根据材料,就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或条件任选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