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819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家庭和工人家庭的生活环境。

——摘自伯恩斯《西方文明史》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4-05-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明清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适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郭大均著《中国当代史》中目录摘编:

第一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恢复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

第三节 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

第三章 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第二节 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第四章 坚持改革开放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

第二节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展开

第三节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贯彻

结合所学知识,从该目录中任选一节进行续写。(要求:史实阐述,史论结合,需观点正确,符合史实)
2024-01-15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塑造的劳模形象统计(部分)。

时段代表作品作品特点
19491965《伟大的起点》等人物的“激情状态”与”竞赛意识”作为一种内驱力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走向,其中,劳模作为奋进精神的核心驱动力起着关键作用。
19661989《逆光》等“文革”十年中的劳模形象,显示出一种特有表征—阶级斗争的典范。劳模逐渐弱化其生产本性,转而成为某种高度典型的“斗争英雄”。20世纪80年代,劳模主体意识觉醒,对个体理想勇敢追寻。劳模的“集体”属性开始缓慢向“个体”属性挪移。
1990年至今《蒋筑英》等这一时期劳模题材电影往往以真实经历改编和文献纪录片的多重弥合,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与影像的真实感;从叙事结构与视听层面来看,劳模的讲述方式增加了“拼贴式的、时空跨越式”的讲述方式和他者视角,更加接近观众审美需求和主流情感的路径。

——摘编自王飞翔《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银幕劳模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8 .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争论很大,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1)从南宋至清末,绝大多数意见对王安石持否定态度。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角度:①王安石变法“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②王安石“学术不正”,他开创的学派“荆公新学”属于儒学异端,在“荆公新学”指导下的变法自然应予否定。③王安石理财思想的本质是“剥民兴利”,其诸项新法属于“聚敛害民”之术。

2)进入20世纪后,史学界出现了总体上肯定王安石变法的观点。①梁启超把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与近代西方国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近似于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免役法“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②邓广铭、漆侠认为,变法措施“大多寓有制裁豪强兼并大地主阶层的用意在内”,“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③周良霄认为,“王安石新法,凡是为后世所沿行的,它便是适应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为地主阶级统治制度所必须的……我们对所具有这些作用的新法都予以肯定。”“一些在实际政治中行不通的东西,也同样显露他理想主义的火花……仍然应该把它看成是对儒家理想的一次实验。”

——摘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信息,简要阐述其立场角度及其评价的理由。(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8-27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统称“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许多国家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和参加“一带一路”建设。但也受到了许多争议,有人把“一带一路”被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认为中国和美国一样想要争霸世界。这实际上是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不论是从出发点还是秉承的理念、实施方式看,“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合适角度论述“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要求角度合适,论述符合事实。)
2023-02-20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图片中的历史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中国梦”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请围绕这一探索选出3张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图片的信息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图片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实验学部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