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工业革命中普通劳工生活水平”的问题,在20世纪英国历史学界曾引发一场激烈而持久的争论。1929年,克拉潘的《现代英国经济史(第一卷)》出版,书中提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劳工生活标准在实际工资、居住条件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以往“工人阶级的一切一切都每况愈下”的观念是缺乏实证性依据的。哈蒙德提出反驳:更多更好的食品与衣物代替不了工业化对生活质量的破坏。3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争论,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最高峰,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个对阵营垒。

乐观派悲观派
劳工的生活标准并没有因为工业革命而恶化,并从1820年左右不断得到明显改善。工业革命开始后,劳工的生活标准不断恶化,而且工业化本身即是导致恶化的重要原因。
生活标准指的是“物质生活条件”,是一些可量化的物质性指标,如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水平、消费品结构等。生活标准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即生活的“质”的方面。“财富的大部分明显是劳工自己的劳动成果,却又以同样明显的方式落到了雇主的手中,用心理学的观点看,这种现象在人们的感觉中十分酷似生活水平的下降”。
“改善”是一种一般趋势,是整个劳工阶层的平均状况。用实际工资的平均值来说明劳工的生活标准没有意义,因为它忽略了各地区和行业之间、熟练技术工人和占大部分比例的非技术工人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
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带来生活标准的普遍改善。尽管工业革命期间人均产出不断增长,但收入分配的比例却不利于劳动阶级。

——摘编自徐滨《英国工业革命中劳工生活标准的争论与辩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 对材料中的观点(整体, 任意派别、学者, 或任意一点均可) 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予以说明。(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说明须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1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进行了15次全国劳模评选和表彰,累计表彰3.4万人次。

1950年9月,在首次全国劳模评选活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共有464人受到表彰,其中工业战线208人,农业战线198人。1960年6月,来自教育和文化等战线的脑力劳动者首次进入表彰行列。这一时期,“团结苦干、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已经逐步凝聚成型,“学雷锋”“学铁人”等成为社会风尚。

1979年,首次明确了评选标准:“判断一个职工是不是模范,一个集体是不是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是作了较大的贡献”。这要求劳动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巧干实干的智慧;不仅仅要带来政治效益,更要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效率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模群体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2005年,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首次受到表彩。以相关职业和特征为关键词检索历年表彰名单,得到如下两表——

1989年-2020年评选的

工程师、技师、教授劳模占比

1989年-2020年评选的

厂长、董事长劳模占比

——摘编自王治东、施政《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内涵变迁及其当代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对中国秦汉到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1750年迄今西欧的技术变革和工业发展》《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扩张的第二个时代》《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工业革命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中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变化情况。

朝代或时期主要表现
春秋时期“关市之征”开始出现,“关”位于国境,“市”则在国境之内。齐国管仲主张关市省征,实行低关税,且不能重复征税。晋国也实行“轻关易道”的政策。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实行关市重征政策。
秦代制定《关市律》规范关税、市税的征收。
汉代汉初一度免征关市税。汉武帝时期,在国内开征较重的关税,后来又在北部国境征收关税。边关既有军事防御的作用,也具有征收关税的职能。这一时期的“关”主要在北方。
唐代在广州始设市舶使,是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对外国商船征收关税。
宋代在广州、明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制定“元丰广州市舶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贸专项法规,关税成为重要财源之一。
明代因日本使节争贡事件而取消市舶司。
清代前中期一度设立澳门、漳州、宁波、灵台四海关,后改为广州海关。颁布《粤海关税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关税则,对关税的征收作了详尽的规定。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的关税”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一)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期世界形势与贸易图。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总统

外交方针

尼克松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原则”和“三根支柱”。“三根支柱”是:1.伙伴关系,即美国要与其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2.实力,即无论是对盟国还是对敌手,美国的政策都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3.谈判,即美国对其敌手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

里根

里根在其第一任期内,“完全回复到强调通过威胁和使用武力对苏联共产主义进行全球遏制的轨道”。1985年是里根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始。主要表现在:第一,承认两国在避免一场大战方面有着共同利益。第二,推进军控谈判。第三,出台以公开支持全世界的反共革命为主旨的“里根主义”作为美国对苏联推行新遏制政策的重要部分。

布什

1989年布什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以实力为依托,更多利用除军事遏制以外的其他手段,鼓励苏东国家从内部发生“和平演变”的“超越遏制战略”作为美国对苏东政策的总纲领。

——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外交方针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部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一览表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主要内涵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摘自红网《浅谈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


根据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并选择其中任意一项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选项准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