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 . [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

材料   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未能遏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中国共产党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

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治现代化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伴随着特定国家或地区发生的,以社会商业化、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化进程,从固有的法制系统向以形式合理性为精神向导,体现市场经济价值追求的法制系统的转换过程。其基本功能在于保证社会商业化、工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说来,一国的法制是以法的形式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秩序的总的确认。离开了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秩序,谈法治就是一种荒谬和妄想。法治现代化也是如此。它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法制系统。

——摘编自高永沛《西方法治社会形成的历史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任-~西方国家的法治现代化进程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阶段重要论断和理念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指出:“自从有历史以来,任何国家间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社会主义国家间这样休戚与共,这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这样互相援助和互相鼓舞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
1956年,毛泽东将中国外交政策明确地表述为“同兄弟国家团结一致,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共十八大召开邓小平主张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编自曲鹏飞《中国共产党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


从上表中提取中共探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可提取部分信息,也可提取整体信息,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与自由关系密切,但不能等同。实行民主是为了保障自由,但其本身也需要自由的辅助。公权利比私权利距离民主更近,它本身是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都不完全属于权力、而主要属于权利范畴。民主与自由可能和谐,也可能冲突,民主机制本身可能构成对自由和权利的压制,还可能出现多数人暴政;自由有时也可能妨害民主,如对私权利的沉溺使人们对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漠不关心,而失去分寸的自由也会使民主陷入僵局。

——摘编自马岭《民主与自由关系的思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古代、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以赞成材料相关观点,也可以反对其观点,请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中美关系
20世纪初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
20世纪50、60年代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三次大落大起,但依然在跌宕起伏中稳步向前。

——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


材料展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蕴含了发展外交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08-12更新 | 579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本主义起源于欧亚大陆的西端,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则是中国:远东和远西,恰是我们要进行对照和比较的两个不同范式。中国步入社会转型,是在与西欧几乎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运行轨迹及转型期的起止年代亦不相同。如果说19世纪中叶后以英国为领头羊的西欧国家依次完成了工业化,那么中国的社会转型时至今日仍在进行中。用“工业化”这个标题来概括发展中国家社会变迁的动力、特征和进程,已为经济史和社会史学界广泛接受。可是,工业化一旦开始进行,就不仅仅是工业化的问题,它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从而与前工业社会产生种种差别与对立。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个信息并拟定成观点,结合所学的中外史实对此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福、禄、贵、寿、荣、千秋、延年、延龄、松龄、安、宁、和、顺、富、仁、义、信、忠、孝、德、修、文、武、贤等;
20世纪5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卫兵武、爱武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波、涛、浪、飞、海、宇、彬、斌、博、璐、鑫、琳、颖、捷、睿、静、洁、莹、晨、露、晓、雪等。

——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50年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