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

时间概况
1949文物部宣布故宫博物院新的业务方针是“要利用文物为教育人民之工具,以启发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协助国家建设事业为工作之目标”
1950更名为“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8月,文物局召开筹备民族博物馆座谈会,称建馆的目的是“加强兄弟民族的团结”,馆址暂设故宫博物院。10月,中央军委借故宫午门、太和殿、景山大高殿等举办“战绩展览会”
1951更名为“故宫博物院”。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借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办公
1953陶瓷馆开放,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器以及陶瓷工艺参观学习中心。建成开放的绘画馆,作为国家规划的“中国古典美术的宝库”
1954建成国际友谊馆,以展示国际友谊为主题,陈列苏联以及其他民主主义国家送给中国的礼品
1959织绣馆建成开放,以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为陈列主题。展品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1949年后的新织绣工艺品,还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织绣工艺品,以及农村的桃花绣品

——摘编自徐玲《1949-1961年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

兵役制度

征召形式

夏、商、周民军制,也称兵民合一制平时只保持少量由奴隶主贵族组成的卫队,负责王室的警卫。战时临时召集三公贵族和平民出征,大多数平民出身的成年男子平时务农,战时出征,故又称为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
战国、秦、汉征兵制,也称义务兵役制实行郡、县征兵制,按郡、县、乡、里等行政体系征集兵员,农民成了主要征集对象。秦国规定,凡17岁的男子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傅”。傅籍后,须服兵役两年。东汉末年,由于边事和内乱,征兵困难,征兵制逐渐为募兵制所代替
三国世兵制“世兵”就是父子世代为兵。这种兵家户籍不属郡县,而由军府管理,称为“士家”“军户”。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只有得到赦免才能取得平民的身份
唐代府兵制唐朝选拔府兵的标准“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一般在所在地附近服役;服役时,兵器、装备和马匹均由自己准备,但府兵番上也有月赐;府兵在战争中立功可以获得勋官,进而获得政治上进步的阶梯

——摘编自黄水华《中国古代兵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条规律并予以阐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指明了前进方向。

——摘编自李扬《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时代中国的城市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4-04-2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意志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圣经》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 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 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 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科技革命新型武器战争形态
16—17世纪近代物理学诞生火枪、火炮、鱼雷火枪炮战争
18世纪蒸汽机和机械革命铁甲舰、潜艇、机枪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电力和运输革命飞机、坦克、航空母舰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革命导弹、原子弹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20世纪头20年,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谷底”,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大冲击是导致东亚各国历史发展格局转变的决定因素,但是各个国家转变的方式、速度、成效是大不相同的。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经历三种不同的命运,正好代表三条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印度丧失独立而沦为殖民地;日本成功地克服殖民地化危机发展成为独立工业国;中国则走上了半殖民地化的扭曲发展道路。这不同的遭遇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应对外来的挑战有多种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既取决于外来挑战的性质、特征和强度,更要取决于被挑战的主体本身内在结构的牢固性、发展水平和应对外来挑战的手段与能力等等。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现代化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典型国家围绕“现代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文明兴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鳞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