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2024-03-29更新 | 182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文化遗存,自古以来中华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许多地区,绝非“外来”,亦非局限于黄河流域,也说明中国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和民族起源是多地点的,多元的,做繁星点点,广布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上。

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部分)

考古发现

基本介绍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

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共发掘墓葬620余座,发掘的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

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州桥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宏大的历史场景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为温州作为龙泉瓷大规模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重要实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考古新发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023-11-02更新 | 250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内涵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
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雅与俗的互动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
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3-07-17更新 | 3467次组卷 | 32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10更新 | 6481次组卷 | 39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10037次组卷 | 47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