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作为历史事实,可以特指符合文化发展本性的全球化,指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范围、各种程度、各种途径的交往与碰撞,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通,达成某种价值共识和价值共享,促成全球性的人类文化繁荣。

——摘编自董海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工业革命的起点,学术界曾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种是汤因比的观点,他将1760年代定为工业革命的起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另一种观点关注1780年代,罗斯托等学者持有这种观点。但目前更多学者将起点视为更为模糊的时段,他们将18世纪中期作为工业革命的开端。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变革与延续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8世纪英国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宋时期是不同政权并立的分裂时期,同时更是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多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并没有破坏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反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各政权内部构建的多民族共存、多制度并行、多层次管理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处理了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问题,是对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体现在两宋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权,共享相同的“天下秩序”理念,以共同的理念认识及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付诸具体实践。这一“天下秩序”寓含的正统观念和朝贡秩序始终指向大一统格局。

——摘编自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是该学者从两宋时期历史发展中提炼的中华文明的特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提炼一个中华文明的特性,并予以阐释。(要求:所选的历史时期和提炼的特性均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献名称作者
《鲁滨逊漂流记》 (首次出版于1719年)[美]丹尼尔·笛福
《新民说》(创作于 1902-1906年)梁启超
《资本论》[德]马克思
《论持久战》毛泽东
《希腊化时代》[英] 彼得·索恩曼
《法国大革命》[英]托马斯·卡莱尔
《1607-1860 大西洋移民》[美]马库斯·李·汉森
《货品易代——古丝路的衰落与新商道的开辟》郭卫东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从表中任选2个或以上的文献作为切入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文献名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4-04-16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以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四个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内部及其之间人口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平台,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会形成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

——摘编自施诚《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选择15世纪后大西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这一变化对大西洋沿岸及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要求:选择的变化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2024-03-29更新 | 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文化有如下看法

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18581942)认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无法从临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指出:“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独特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角度予以肯定。”

——摘编自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围绕“文化与国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街上到处都是顾客,他们购买来自斯里兰卡的珍珠项链,佩戴着由非洲象牙雕刻而成的装饰品,使用添加了稳定剂(来自中国西藏和索马里)的香水、由波罗的海的琥珀制成的小瓶子,以及各式各样的沉香木家具。空气中弥漫着外国熏香的气味。附近的一家商店出售着价格昂贵、工艺精巧的产品。你来到朋友家做客,她会端给你一杯散发着独特香味的冷饮。这家人炫耀着他们新买的东西:一张由爪哇檀香木制成的精致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只雕工精湛的犀牛角。屋里的许多小摆设看上去都是进口的,彰显着你朋友的国际化品位。这座城市与遥远的地方有着许多联系,听起来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这就是公元1000年中国城市泉州的样子。

——摘编自(美)韩森《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

有学者认为,公元1000年标志着全球化的开始。这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货物、技术和人们得以离开家园,去到新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请评析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能重复材料)
2023-11-19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