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特别是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了明清社会经济“过密化与内卷化理论”,认为明清社会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元质变,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指出,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表述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及转型障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见解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显著的变化。……朱瑞熙认为从唐代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经历五代十国、两宋、元代直到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共约八百年时间。由唐中叶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新面貌。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唐宋相关史实,围绕“唐宋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多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中海示意图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材料二:大西洋示意图

   

请以地中海的称呼为例,围绕历史上的大西洋,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 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9-03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77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间段或就整个时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趋势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两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在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提出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修)
2023-07-08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届高三选择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7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沃波尔    华盛顿     瓦特    史蒂芬孙     马克思     爱迪生     贝尔     列宁     甘地 扎格鲁尔     斯大林     卡德纳斯
2023-04-19更新 | 409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峙三(1886—1967年)湖北鄂城县人,1904年参加科举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一年制武昌县师范学堂,1906年秋考取两湖总师范学堂,直至1911年10月毕业。朱峙三一生留下60多年的日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书人,朱峙三的求学经历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大变革相始终,从他留下的日记可见一斑。如:

1901年10月4日的日记里,朱峙三写道:“朝廷近日已下诏改科举制度,不用八股诗赋取士师命以后每夕读《古文观止》。”

“前日(1905年9月2日)报载有上谕,立即停止科举……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吾邑成内人一入学便自大。不读书,预料科举不久即度,欲求时务之学,自以住学堂为有出路。”

“(两湖总师范学堂)下午第一、二堂物理学……教习三泽力太郎,日本博士也……因余为初听物理学之人,甚快意,笔记特详。“予前住速成师范,无理化二科,今日初看试验,颇感兴趣。”“余喜音乐课,余时觅风琴练习之”“今日上课,堂中授三角。去冬几何已教完,小代数亦快教完,以后或可教大代数。予每以算学为苦。”

——摘编自胡香生辑录、严昌洪编《朱峙三日记(1893—1919)》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朱峙三的日记有何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教育大变革的认识。
2022-12-06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线索由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组成。下列时间轴呈现了1928年的部分大事。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