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23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任选两课或多课,自拟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战争、冷战等破坏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起战争动能的势能是一战前欧洲均势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全面紧张。均势的改变是国家间实力消长的结果。在欧洲六个大国(英、法、俄、德、奥、意)中,英德之间的矛盾至为关键。……各种最新式的现代化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战争之惨烈规模空前,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之大更是前所未有。交战各国为赢得胜利,纷纷通过国家力量动员一切经济、金融以及文化等资源,进行总体战。

——摘编自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

材料二   1945年战争结束到1947年冷战爆发,从我们的描述和史实的发展来看,主动的是美国,被动的是苏联。事实上,不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苏联是较弱的,它不愿意跟美国发生对抗,也没这个必要、没这个能力去和美国对抗。而冷战的发生,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美苏双方战略互疑,频繁的误判和误解。美苏都朝坏的方向,朝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方向去解读对方的行为,结果就是看不清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表面现象,辨不清对方的目的。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转折——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整理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写一则历史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后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义的文化包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351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劳作方式的变化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古代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讲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
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近代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
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家关于社会进化的新术语。社会学家们所说的“社会变迁过程”,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过程。据此,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第一、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第二、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三,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四、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围绕“社会变迁"这个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释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白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
(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