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1、图2分别是2001年、2011年和2021年世界各国工业增加值(现价美元)占世界比重图。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世界各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说明需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是由日语翻译成英语的,它来自1950年日本的一次立法活动。日语中的“文化财”概念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遗产”。1949年1月22日,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的大火成为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导因。后来日本也将每年的1月22日定为“文化财保护日”。这部法律不仅针对有形文化财,同时提出要保护无形文化财,并为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建立了“人间(人类)国宝认证制度”。韩国在1964年借鉴并采纳了这一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于1993年创建了“人类活财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体系,要求各会员国建立本国的“人类活财富”体系,开展扶助民间传承人的活动,并多次组织各成员国举办“人类活财富”培训班。我国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07年6月认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计226名。

材料二   20世纪末 21世纪初,UNESCO 部分官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

观点提出者
通过世代相传和复兴非物质遗产来保持其活力,就势必要求优先考虑在这类遗产的文化生态中承认和激励所属的社区、群体和传承人参与到保护的实践过程中来……确保相关社区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时任 UNESCO 非物质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
真正需要保护的是社会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制造出来的物品……但是西方的模式将所有的东西都转化为物品,如“知识”“生活形式”或“商业”。时任 UNESCO 文化部国际标准司司长林德尔·普罗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材料涉及个人、社区、国家、国际组织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事方,围绕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当事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商君书·算地》
“壹赏、壹刑、壹教。壶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壹:统一)《商君书·赏刑》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君书·弱民》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行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
请选择材料中商鞅的某一主张,说明这一主张体现了商鞅的哪一思想,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主张明确,评价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5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截至2021725日,世界遗产总数达1122项,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6项。如图是中国的“世界遗产”的LOGO。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材料二   世界遗产(部分)

名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
敦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战略要点,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米迪运河运河沿线点缀着许多城市和村庄,两岸有繁忙的公路和铁路,还有许多步行小道。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时期法国国王的居所,一个多世纪以来,凡尔赛宫一直是欧洲王室官邸的典范。
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1000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宗教。
古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专用的角斗场和剧场,它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是政治、社会、文化和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参考

材料一、二,选择材料二中的两个世界遗产,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紧扣所选的“世界遗产”,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09更新 | 166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的“变”与“不变”

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中国劳模精神的发展从萌芽到雏形再到成熟历经近九十年。下表反映了我国劳模精神演进的历史阶段特征。

时期劳模代表劳模特征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吴满有、赵占魁等“为革命生产劳动、为革命拼命献身、为革命苦干巧干”的“革命型”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王进喜、时传祥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型”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郭明义、包起帆等以创新创造、争创一流为核心与灵魂,呈现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特征

——摘编自王海亮、李庆华《“变”与“不变”:论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的生成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与劳模”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28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8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或作品人物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B.歌曲《国际歌》
C.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我的1919》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G.小说《永别了,武器》
H.歌曲《黄河大合唱》
海涅
鲍狄埃、狄盖特
托尔斯泰
顾维钧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吴清华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
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3-07-10更新 | 2226次组卷 | 1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湖北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天瑜认为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共同构成了文化生成的深层机制。

要素解析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展开是文化生成的必要因素,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华文化差异性、多样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土壤中国古代以农耕和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二者相竞相生,在冲突中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生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结构在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土壤之上,形成了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宗法社会,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诸多社会观念和行为处事风格,使中国社会形成了伦理型文化的特点。
政治制度中国皇权政治运行千年,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独尊专制性色彩,皇权专制决定其对文化有统制之心。

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一到两个要素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7-03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