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是积极有为的治国理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这种“统一性”具有牢固的制度保障,2000多年传统社会统一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大体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维护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三是重视以民本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措施制定。秦汉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大一统的政治形态稳固下来,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出发,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区别于一般的帝国、封建王国或所谓的“早熟国家”,而具有天下性、道统性与科层性的国家性特征。以天下为治理对象,以天命为合法性来源,以天子为最高权威的天下国家是大一统国家超越性的宏观架构。以儒家思想谱系为主要内容的道统观念是古代的“国家学说”。文字的统一是形塑大一统国家韧性的重要初始条件。“书同文”的形成突破了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造成的文化藩篱,为实现跨时空交流与理解提供了初始条件。

——摘编自赵德昊《形塑国家韧性: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长期延续与不断重建》

阅读材料,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引经据典可以精确表达思想,增强语言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出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贞观政要》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致君》(包拯)

——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治国理念与实践”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3-03更新 | 30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朝阳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卵

材料二: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


提取关联信息,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外历史,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海兴县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书记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到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对中华文明进行了“精准画像”。

连续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自古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

创新性——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统一性——“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

包容性——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和平性——珍爱和平,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摘编自杜娟《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选择中华文明的一个突出特性,以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1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8 .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下表为20世纪初中国部分科学小说中描述的国人对“飞车”的想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说始发作者精彩片段
《月球殖民地》
1904年
荒江
钓叟
流落东南亚龙孟华,遇玉太郎驾气球自日本而来,于是随其飘游世界,历览月球世界,大发感慨:“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黄、赤、黑、白、棕的五大种,另要遭一番大劫了。”
《新石头记》
1905年
吴趼人
甄宝玉以“经济话”规劝贾宝玉,宝玉不以为然。甄宝玉为他创造了乘飞车进入“文明境界”到处参观的机会。贾宝五如梦初醒,暗想:“我本来要酬我这补天之愿,方才出来,不料功名事业,一切都被他全占了,我又成了虚愿了。此刻不如且到自由村去,托在他庇荫之下罢。”甄宝玉因讲求“经济”——当然也包括科学而大受赞扬,贾宝玉因其“虚愿”而被嘲笑。
《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8年
包笑天
幻想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洲各国争霸,凭借飞艇展开空中大战,作者最后“附言”:二十世纪之世界,其空中世界乎?试观方在初期,而各国之奖励空中飞行船者,不遗余力。苦心殚虑之士,犹能牺牲一切而为之。今岁观于海内外报纸所载,经营此空际事业者,尤也,世界文化日进,生民智慧日浚,上穷碧落,下彻黄泉,咸足为殖民之地。我造进步之迅,当不可以限量,则此一小篇者,诚非凿空之谈也。

——据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结合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作者的“飞车”梦。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事正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20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108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