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何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何求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以创造农业发展的最佳背景,这就是秦汉隋唐政区与自然地理区域契合的原因。但是当政治需要超过经济动机的时候,政区的地理背景就被忽视了,比如元代行省与自然环境的背离。然而这种不合理现象也不能长期维持,所以明清以后又渐渐使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城趋向一-致。

一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 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蚀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

材料二马铃薯的种植、传播以及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都表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动力。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

——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末期以来马铃薯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要食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社会治理体制变迁】

材料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强调宏观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观念、权力结构、行为者之间的变化会影响新的制度选择。新制度则会维持初始路径不断自我强化保持均衡,直到下一个节点,呈现“均衡—断裂—均衡”的演变过程。下图为学者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绘制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图。


   

——臧雷振、潘晨雨《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轨迹、逻辑与动阻力机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请围绕“制度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中外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2-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是国民党反共顽国派极力反对我们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而我们则必须建立这种政权,并已经可能在各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这种政权的时候。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对于共产党以外的人员,不问他们是否有党派关系和属于何种党派,只要是抗日的并且是愿意和共产党合作的,我们便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他们。

——据毛泽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整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新型社区的大量出现,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日益紧迫。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主动推动城市民主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无人负责的现象。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应运而生,解决了新时期农村基层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组织建构问题。党和国家积极顺应形势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基层群众自治。

——摘编自彭海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权建设上实行的原则,并概括这一原则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自决思想最初萌芽于西欧,它是在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伴随着近代民族的产生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民族自决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以普遍人权为基础,宣扬人类不仅以性别区分。而且以民族区分,因此外族的统治不仅导致自然的不满,而且构成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每个民族而非其他实体拥有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权利。显然民族自决的上述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追求与向往。到19世纪,民族自决思想开始为欧洲各族人民付诸实践。在1848年革命的洪流中,在1861年和1871年意大利与德意志的统一中,民族自决的力量充分地展现出来。

——摘编自茹莹《民族自决原则的发展与当代国际法的困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以民族自决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和澳门邮电在20181030日共同发行《港珠澳大桥》纪念邮票。

方寸间展示国家记忆

邮票说明
中国邮政

青州桥桥体上的“中国结”造型与画面前景的三地地标性建筑(香港会展中心、珠海大剧院、澳门大三巴牌坊)形成呼应,寓意三地紧密相连。


香港邮政

一套四枚邮票以港珠澳大桥的中英文名称为设计重点,分别印上代表香港的H和“港”字、代表珠海的Z和“珠”字、代表澳门的M和“澳”字,以及表达“大桥”之意的B和“桥”字。这些字母和文字与背景的线条图案交织成细密网络,象征公路网络紧密连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融合。


澳门邮电

小型张展示了青州桥“中国结”造型桥塔的标志性景观,并衬以洋紫荆、簕杜鹃、莲花,分别代表香港、珠海和澳门,象征港珠澳三地连成一体。


结合史实阐释港珠澳大桥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2-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可能重塑各个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进而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大国博弈正日益向着太空、极地、深海海底乃至网络空间扩展。……在新科技革命形势下,如果科技成果得到正确合理的利用,必将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历史上科技成果被错误利用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今后谁也不能 保证科技成果不再被错误利用。

——摘编自冯昭奎《论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竞争关系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以“科技革命”为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传文发展概况(部分)

时代发展表现及特点
两汉依附于书籍序传存在,以介绍书籍著述的相关背景为主,附带性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等情况
魏晋开始摆脱传统史传文学,以独立的文体形式出现;出现单篇的散传
唐宋单篇自传文大量涌现,内容和表达形式逐渐多样化,记录生活更加细致,心理描写也更加到位
明中后期自传文大量涌现。序、状、述、传、墓志铭、祭文、赞文等各种文体皆有很大发展。很多自传文着重张扬个性,或乖张,或狂狷,大都率性而行
晚清在体式上仍延续了传统自传的书写方式,但其间充斥着强烈情绪的宣泄和个性的张扬,在自我形象塑造上已向现代迈进了一步
20世纪3040年代这一时期男性作家的自传侧重以亲历者身份描写抗战的宏大历史,表现了更多的社会民族意识。女性的自传大多仍以争取个性独立,冲破性别歧视,婚姻自由为旨归

——摘编自苏娟《中晚明自传文研究》等

围绕“中国自传文发展”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08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五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差役由民户按户等轮充。由于给役不均,负担沉重,民间对差役早已怨声载道。知谏院吴充上疏说:“役使频仍,农人不得不困,地力不得不遗。养生之资有所不足,则不得已而为工商,又不得已而为盗贼。国家之患,常兆于此。”因此,役法改革在熙宁四年正式颁行:“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募役法的实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王安石认为:“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在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所带来的收入是最多的,虽说这难免加重赋役负担,但是比之青苗敛钱,免役法所带来的收入毕竟有一部分来自品官形势之家等所缴纳的助役钱,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影响相对小一些。

——摘编自傅允生《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募役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募役法改革的影响。
2023-07-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