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

时间概况
1949文物部宣布故宫博物院新的业务方针是“要利用文物为教育人民之工具,以启发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协助国家建设事业为工作之目标”
1950更名为“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8月,文物局召开筹备民族博物馆座谈会,称建馆的目的是“加强兄弟民族的团结”,馆址暂设故宫博物院。10月,中央军委借故宫午门、太和殿、景山大高殿等举办“战绩展览会”
1951更名为“故宫博物院”。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借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办公
1953陶瓷馆开放,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器以及陶瓷工艺参观学习中心。建成开放的绘画馆,作为国家规划的“中国古典美术的宝库”
1954建成国际友谊馆,以展示国际友谊为主题,陈列苏联以及其他民主主义国家送给中国的礼品
1959织绣馆建成开放,以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为陈列主题。展品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1949年后的新织绣工艺品,还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织绣工艺品,以及农村的桃花绣品

——摘编自徐玲《1949-1961年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衡哲先生早在1927年所撰的《西洋史》中就指出:“中古文化与上古的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洋近代文化的渊源,但这三种文化的精神,却又各个不同。希腊文化的精神是和谐,罗马文化的精神是秩序,中古文化的精神是出世观念。西洋近代文化的精神,则又是趋近希腊罗马文化的入世观念了。”陈乐明和周弘在他们合著的《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欧洲虽有希腊、罗马、基督教的共同文化源泉,但是最早进入现代的,是西欧。东欧的发展自古不同于西欧,它的文明处于西欧文明的‘东缘’,兼有斯拉夫和小亚细亚的影响,虽在拜占庭时代强盛一时,但越接近近代,与西欧的差距越明显拉大。”

——摘编自郭灵凤《欧洲文化建设——文化对话与认同建构》

围绕欧洲文化的发展,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干项之陵,其气节岳然若万初之壁……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吠影吠声以丑低之,无异于元枯、绍兴之时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由国家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其青苗、均输、市易诸法,皆本此意也。荆公兴举民政、财政,其条目班班可考,其本意无一不出于利民……易征摇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豁免之。有近于国家社会主义,为今世西洋诸立宪之国所犹未能行者也。……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摘编自梁启超《王荆公传》(1908年)

请简要评析梁启超在《王荆公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
2024-05-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图书事业发展戊戌变法时期,各地出现兴办学会学堂的热潮,而各学会学堂都创办附属的小型的藏书楼。1895年,康有为等仿效“秦西专业性的学会甚多,会中也有书藏”的做法,成立了强学书藏。在强学会的影响下,其他学会学堂也广购图书仪器,设立藏书楼。这些藏书楼目的是在“广考镜而备研求”,“新耳目而开智慧”。它们参见东西方各国图书馆管理方式,对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借阅以及赔偿各个环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1902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当附属图书馆一所,……大学堂设立的各项人员中,应包括图书馆经管官一名。”1910年清政府又颁布了《京师及各省市图书馆通行章程》。该章程对全国图书馆的建设从立法上加以规定。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为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亲自倡议在教育部附设社会教育司,主管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及巡回图书库等事项,并于1912年聘请鲁迅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等文化艺术事业。191510月,教育部颁发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及各特别区域及各县所设之图书馆,称公立图书馆。公众团体及公私学校所设者,称某团体、某学校附设图书馆。私人所设者,称私立图书馆。”这样就结束了清末图书馆、藏书楼混称的局面,并划分了全国图书馆系统。

——摘编自王卫国《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

以“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简介
埃及阿布米那基督教遗址早期基督教圣城,位于亚历山大城市的南部,城中的建筑包括教堂、洗礼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公共建筑、街道、修道院、民居和工场。
伊朗巴姆城堡“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城堡高约61米,占地20公顷,约建于萨珊王朝之前。
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遗址古城处于12世纪几种文化的交汇处,所以它的艺术和建筑能够把古希腊罗马的技艺与本地的传统及波斯的影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当地,许多纪念性建筑得以保存。
印度桑吉佛教古迹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中国莫高窟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韩国八万大藏经藏经处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寺中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文艺复兴的摇篮,和美第奇家族的支持有关,还保存有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和达·芬奇的杰出作品。
捷克利托米什尔城堡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式城堡建筑风格。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从表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生态”包括自然环境(或田地理环境)与人造环境(或曰社会环境)两大部类。地理环境处于文化生态最基础的层次,它给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体活动舞台与物质能量源泉。人类发展到任何阶段,都须臾不得脱离地理环境给予的思惠,并无可回避地受其制约。社会环境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制度环境的总和。具有自觉意志的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实践,与地理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相结合,造成社会财富,奠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并且愈益深刻地给周国环境打上人在知性指导下的实践的印记,从而使生态环境在自然性之外,又加上人类性,构成文化生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2024-05-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