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以降,中国在处理与他国关系问题上实行“华夷秩序”,并以此逐渐构建了中华宗藩体系。“华”为中国固有领土、实效管辖,“夷”为周边藩属国,名义上以中国为尊,但其领土自治,定期朝贡。晚清以降,西方强国通过战争等手段,强行与中国缔约,建立更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条约制度。自此,传统“华夷秩序”逐渐崩溃。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某学者认为,条约制度取代“华夷秩序”,是古代世界不平等外交走向近代世界平等外交的必然结果。试分析条约制度取代“华夷秩序”的原因,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或者反对该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3-26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青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粉生产小史近代,旧式磨坊广泛存在,且经久不衰。中国北方每个村几乎都有自己专门用于磨面的石磨。南方虽没北方多,但也有一定数量。

1863年,英商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得利火轮磨坊,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磨坊。1878年,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批准,由曾任天津海关道和天津招商局总办的朱其昂在天津创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97年的一份资料显示其每年可获利六七千两。

1898年安徽寿州人孙多森兄弟成立上海阜丰机器面粉厂,1902年由怡和买办祝大椿创办上海华兴面粉厂,两者都是直接购买外国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而创建的。

截至19世纪末,我国民族资本机器磨坊共12家,分布于天津、上海、芜湖、北京、广州等地。1914-1921年,全国新设民办面粉厂100家。

1922-1931年面粉厂发展停滞,无新设备增加。1931-1937年福新各厂历经危局,发展几乎停滞。1848年福新系统各厂的开工率平均只有全年生产能力的37%~47%,19491-5月开工率平均不超10%左右,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摘编自张豪、武文斌《中国近代面粉厂的发展历史》等


以“面粉生产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有研究者得出有关中国古代图书交流的8条结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途径

1.使者:各朝各国的使者不但在政治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2.宗教徒:虔诚的宗教徒总是把传教活动作为自己的神圣事业,从而也就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商人:商人在国际贸易中所贩运的商品,就已凝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成份,书籍也是国际贸易商人贩运的对象。

二、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基本特点

4.从中国书籍向域外传播方面看。带有明显的周邻性特征

5.从中外图书交流传播的形式看.明代之前主要是单向性辐射传播.表现为中国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6.从中外图书交流的影响看.印度文化比其他域外文化更为深入地影响到中国文化

7.从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路径看.基本表现为由陆路向海路的变化

8.从域外图书在中国传播的内容看,外来宗教经典的传播是个突出现象。

——摘编自许磊《简论中国古代图书交流》

请在主要途径和基本特点两个方面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考生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提出新观点并构建关联,展开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成“五胡”中最迟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在其他民族已融舍入汉族的情况下,鲜卑面对的已不是如北方那样与自己语言、习性相似的人群,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体。这个交融体迥异于自己,鲜卑完全成为交融体圈外的人。在这样一种统治压力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北魏政权只有采取汉化道路,才可能赢得汉族地主的支持,也更容易为比鲜卑更早进入中原的北方其他各族接受,民族矛盾也因此暂时会淡化,北魏政权或许可以维持下去。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土建化过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摘编自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12-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战争年代,部分外国记者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诸如“红军官兵生活一样”“(根据地的)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给养”等记载比比皆是。一批怀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执着于土地改革、平等精神、清廉自律的实际行动,诸如此类均成为民众认同、支持与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的根本动力,也孕育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摘编自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的文化发展虽有一时的蓬勃气象,竟不能持续,以致在清代反复,“正统”与“权威”相结合,扼杀了中国历史上可能出现的一次“启蒙”。……综观清代文化的演变,上层的文化已走入垂老的阶段,墨守传统,不再有开拓的活力,所能做到的不过踵事增华,修饰细节,遂致繁琐……(但)民间文化的动力始终存在,并不因上层社会的保守与否而存废。不过,当社会秩序开始变动,社会呈现多元化,例如新兴城市中的市民人口增多,民间的动能遂有发挥的机会。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中的部分或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1-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属性,可历史地表达为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经过长期交融汇聚,在秦汉以后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在近代抵抗外国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淬炼出坚固的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完成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蜕变;在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深化发展出更具包容性、统摄性和凝聚力的民族关系,民族命运共同体属性不断强化;进入新时代后迈上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党加强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民族间经济联系逐步紧密、文化认同走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铸牢,中华民族作为关系实体日益牢不可破,个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又一次开辟出新境界。

——摘编自李鹏博、朱军《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实体性与历史演进》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具体地、科学地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问题,张涛光研究团队收集了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1800年的618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进行逐项评分,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每一计时单位的科学技术成果总分取对数,制作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曲线图(见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计时单位时间总分对数值。


——摘编自张涛光《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态势的认识,请提炼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兼听独断”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管子说: “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刘向说: “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兼听独断,惟在一人。”所谓“兼听”,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就是谋,可以扩大视听,防臣下之蒙蔽。所谓“独断”,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由君主作出最后的决断,可以防止大臣专杈,维护君主专制。谋之在“兼听”,断之在“独断”,“兼听”是“独断”的基础,只有“独断”才能保障“兼听”,“独断”又是“兼听”的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摘编自樊有平《论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兼听独断”决策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