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更是我国社会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其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史学界争鸣颇多,以下为几种主要的观点

观点代表学者主要内容
“新陈代谢论”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变革与反变革、反复推进的时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1927年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推翻国民党,这三次革命高潮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
“民族运动说”章开沅强调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比反封建斗争更为重要。“近代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一种兼具民族独立和社会革新双重要求的混合型运动……是近代中国客观存在的发展整体态势。”
“沉沦、上升论”张海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整理自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任意一种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肯定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否定、补充、修改观点,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2-05-23更新 | 50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胡绳和陈旭麓的相关研究与论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代表观点

基本主张

“三次革命高潮说”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新陈代谢论”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以“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7-0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000年前埃及历法划分了洪水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其后又发明了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工具--影子钟。
公元前560希腊人发明了日晷(利用日影变化计时的工具),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计时工具及制定了先进的历法。
700-1000中国人开始使用水车驱动的漏刻(利用流水变化)来计时。
14世纪末机械钟在欧洲问世,主要满足僧侣生活需要。
1582格里高利历问世,即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
1656第一座摆钟出现(利用单摆定律计时)。
1847英国所有铁路使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1884全球时区制度确定,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全球标准时间。
20时间30年代末出现了更精确的石英钟(利用特定的频率振动计时)。
1952第一台铯原子钟(1500万年误差1秒左右)出现,后来世界计量大会将铯原子的振动频率作为计量秒的世界标准。
1964东京奥运会使用了第一台计算机计时装置。

——摘编自琳达·福尔米凯利(美)《计时:时间的历史与科学》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两处及以上),以时间计时演变为线索,自拟标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面三幅油画分别是《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南昌起义,开始了探路历程。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式道路又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开辟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失败,使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正确的领路人,挽救了革命。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探路·开路·领路”为线索,对中国共产党1927-1936年的革命道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目录是一部著作核心内容的提炼,能反映出整本书的框架结构以及主体思想,为学习者指引方向。某学者为研究西方殖民扩张史选取了以下部分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贩运到美洲的奴隶人口数量(单位:千人)


材料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践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材料三   1270-1890年英国年均收入增长图


材料四   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为该学者的专著《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史》拟定一份目录,并简要说明。(要求:“目录”应当线索明晰,结构完整;“说明”应当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1-11-19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胡绳先生依据中国近代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提出1840-1949年间,存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革命高潮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三次革命高潮论相当长时间成为撰写近代史教科书的总体架构,直到1980年,李时岳先生对三次高潮论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这个时期历史进步的潮流应当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一辛亥革命,从此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讨进入新阶段。

——乔还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叙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5-05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史学著作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著作的主要内容,梳理著作的基本结构和线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第二章秦代事迹:始皇治法;始皇拓土;秦之失政;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汉兴亡:陈涉首事;刘项亡秦;诸侯相王;楚汉兴亡;

第四章汉初事迹:高祖初政;高祖翦除功臣;高祖和匈奴;汉初功臣外戚相诛;汉初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汉代社会情形;儒术之兴;武帝事四夷(一至七);论武帝用兵得失;武帝求神仙;武帝刻剥之政;巫蛊之祸;昭宣时政治情形;昭宣元成时兵事(一至四)

——吕思勉《秦汉史》目录节选

(注:“昭宣元成”分别指代汉武帝之后的四任君主,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材料目录共五章,每章包含若干小节。请在阅读该目录后,选取其中一或多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对秦汉历史的发展进行简要评述。(列出所选章节;评述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评价合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