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中指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地理环境就是存在,是物质,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从本质上和总体上说,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我(葛剑雄)认为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决定或不决定两种。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人类的早期,也即人类基本上还只能被动地适应现成的地理环境的时候,地理环境对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几乎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开始能动地利用地理环境,因而地理环境对人类具体活动的决定作用逐渐减弱。

——摘编自葛剑雄《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陇东,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在这块红色土壤上孕育、产生的陇东歌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陇东优秀歌谣节选

传统歌谣《八大家》八大家,心太馋,地租债利重如山;又开当铺又开店,穷人血汗要咂干。
土地革命时期《五孔窑》喝的山泉水,吃的糜子饭,睡的五孔窑,穿的羊毛毡。上山去种地,下山把书念,敌人来“围剿”,勒马和他干。
抗日战争时期《交公粮》新谷子,黄又黄,新糜子,香又香,收毕了庄稼,大家喜洋洋,今年要多交些救国公粮。
解放战争时期《反对打内战》边区军民齐动员,拿起刀枪保家园;反动分子来进攻,消灭他个王八蛋。
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唱太阳满天红》十唱太阳满天红,建设祖国靠工农,全国团结一条心,人民江山万年春。

—摘编自高文、巩世锋、高寒《陇东革命歌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陇东革命歌谣提出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3 . 思想与时代

“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这是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的名句,他认为,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只会在世事发展变化结束之后才能够产生。他同时指出,“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意即思想无法预见和引领时代。

注: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栖落其身上的猫头鹰是智慧、理性的象征。

关于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你如何看待黑格尔的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报》案与中外交涉

19035月,《苏报》延请章士钊为主笔,发表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等人,引发《苏报》案。

第一阶段:关于封馆拿人的交涉

629日,清候补道俞明震、上海袁树勋共同知照驻沪外国领事,要求从签票协捕《苏报》和爱国社有关人员。“工部局卒徇其请”,应允签票协捕,但提出的条件是“凡在租界犯案者,应在公堂定罪,在租界受罪”。30日,中外探警逮捕了章太炎等五人。次日,邹容自行投案,共计六人暂禁于租界捕房。经过清廷上海官吏与英、美驻沪领事的“再四磋商”,77日《苏报》正式闭封。

第二阶段:关于引渡《苏报》各犯的交涉清政府认为“此事关系重大,非立正典刑,不能定国是而遏乱萌”,延聘外国律师向公审公廨代为起诉,力主将各犯解赴南京,由中国方面处理,“将来惩办轻重由我”。与此同时,清政府外务部也与各国驻京公使多次交涉,希望促使各国驻华公使“务饬沪领将已获六犯迅速解宁,听从中国办理”。延至7月底,除英国外的各国公使均已应允交犯。但此时发生了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被清政府杖毙于北京的事件,于是,“各国皆不以为然,决不肯交”《苏报》各犯。最终,虽然清政府多次表示对六犯“绝不办死罪”,但英国使、领人员认为永远监禁量刑太重,坚持必须减等罪责。至此,中外交涉的重心从是否引渡,转变为各犯特别是章、邹二人监禁年限的交涉。

第三阶段:关于《苏报》案各犯监禁年限的交涉经过多次交涉,清政府看到英国对此案把持甚紧,坚持甚坚,自己断难如愿,因而对此案已是再衰三竭,气馁怠倦。同时英方也表示愿意与清方共同复讯、复议此案。清廷于1904223日训令两江总督魏光焘:“可派员再会审,酌照英使所请公同定断,以期结束”。

1904521日,上海会廨额外公堂宣判:“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章太炎)监禁三年,罚作苦工,以示炯戒。限满释放,驱逐出境”。至此,历时近一年的《苏报》案中外交涉宣告结束。

——据王开玺《晚清变局》

以当时一名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身份对《苏报》案涉及的中外交涉写一则新闻综评。(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前期上海地区的社会流行语汇。

类别社会流行语汇
商行文化鞠躬、英蚨、领事厅、买办、十里洋场、酒楼、影院等
饮食习惯番菜、洋餐、自来水等
服饰爱斯头、高丽布、旗装、香水、一字襟坎肩等
用品用具自由车、洋车、轮船、自鸣钟、电线、电报、德律风(电话)等
娱乐活动马戏、影戏、赛车、赛马、跑狗等

——摘编自陶垠霖《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3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该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年会,部分年会主题如下

身份年会主题
2002年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
2003年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
2004年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
2005年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
2006年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
2007年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2009年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和展望
2010年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2011年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2012年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革新 责任 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
2014年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2015年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
2016年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
2017年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2018年开放创新的亚洲 繁荣发展的世界
2019年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2021年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2023年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摘编自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主题折射出论坛本身与当今世界的诸多变革与动向,请你结合上述年会主题,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钟表诞生于13-14世纪的欧洲,后来不断取得发展并逐渐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伦敦伊丽莎白塔(“大本钟”)

大本钟位于英国议会大厦主体的东北角,1858建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是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

▲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该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囿于财力、技术、观念、社会需求等因素限制,更钟制作大多是在宫廷中进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11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