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国家形态,它以农耕经济为基础,以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为保障,逐步形成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绵延发展。利用以下图文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元朝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重要贡献”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全文分论题、论证、总结三部分。论证部分从政治、经济等至少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史实和论述相结合,勿照抄材料原文。全文逻辑清晰,表述规范成文。

【材料】元朝形势图


元朝先后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渴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七个市舶司。泉州港在元代最为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成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摘编自廖婕《元代对外贸易研究》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雏《宋元戏曲考》

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同时,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2022-11-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简表

学者

评价

出处

徐蓝

1688年政变因其和平方式而被英国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对绝对王权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创造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世界近现代史1500一2007》

刘成

1832年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寡头政治形态,根本不是什么民主制度,只是由大贵族的少数人统治代替了专制君主的一个人统治。随着时代的变化,贵族寡头制的历史合理性方面逐渐消失了,它的不合理性方面愈来愈明显。

《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刘宗绪

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实践表明,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和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世界近代史》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学者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论从史出,逻辑清晰,时空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
(2007年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吕录(节选)
(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2022-05-29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世界金融中心概况
13—l4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17世纪
19世纪
二战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有意将东京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日益国际化.国际金融中心也有着向上海漂移的态势

——据邹明贵《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等整理


从表中任选一处或两处空白,填入对应的世界金融中心的概况,任选两个或多个时期概括其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填写史实准确,明确指出金融中心的变化,说明时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宪法》的修正(部分)

时间进程
1865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最终在美国全境终结了奴隶制的实行
1869怀俄明州成为第一个允许女性投票的州
1871女性团体开始向因会请愿,要求修正宪法
1887参议院否决了加利福尼亚州艾伦·A萨金特提出的宪法修正案
1917纽约承认女性选举权,威尔逊总统改变了反对态度,国会敌对气泵有所缓和
1919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禁止联邦政府和各州因性别侵害菱国公民的选举权
1920田纳西州批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标志着通过修正案所需的3/4州的数量已经达到
20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个女性投票团体出现
1984密西西比州最后一个批准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美国宪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中,人们踊跃地尝试物种交流。但现在,生物入侵损害了农作物或者造成了本土物种的边缘化甚至灭绝。对这一现象的恐惧促使人们限制有关物种交流的尝试,一种生物保护主义便由此成长起来。因为我们经常不能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本土物舜中,所以生物保护主义的知识基础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种生物民族主义偶尔也伴随有盲目爱国主义的弦外之音。尽管如此,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物种交流”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

时间阶段发展状态
1949~1952恢复生产阶段1952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户数增长了21.4%,职工人数增长了25.1%;总产值增长了54.2%
1953~1977社会主义改造及探索阶段1957年,在国民收入中,资本主义经济仅占0.1%,1965~1976年,城镇集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9%上升到15%
1978~1991改革发展阶段1991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10.8万户,从业人员为183.9万人,注册资金为123.2亿元
1992~200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底,私营企业为243.5万户,从业人员为3247.5万人,注册资金为24756.2亿元
2002~2012科学发展阶段20129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有1059.8万户,注册资金为29.8万亿元,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超过1.1亿人

——摘编自陈东等《新中国70年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启示及展望》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