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2 . 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增损修订。明清以来,《吕氏乡约》在官方支持下广泛流行,乡约组织遍布乡间,成为地方半官方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乡约与基层治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
2021-11-11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48年,路透社11月1日电:“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折现在已经使蒋介石政府比二十年存在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崩溃的边缘。”材料中“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折”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B.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C.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D.渡江战役,蒋家王朝覆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齐思和认为:“秦武公以邽冀为县,是为春秋时有县之始。”据此可知
A.县制起源于秦朝的制度创新B.春秋时县已成为行政区划
C.商鞅变法使县制得以推D.春秋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2021-11-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5~18世纪是西班牙君王的权力高度集中时期。1542年,国王卡洛斯一世正式在马德里成立了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单独机构——西印度事务委员会。这一机构只对国王负责,代表国王发号施令,按国王的意志行事。其结果是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
A.移植宗主国的君主立宪制B.政治上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C.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拥有完善的殖民统治机构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多宝塔碑》是练习书法入门级的字帖,它“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表达书者“心正则笔正”的书法意念,体现郁郁盛唐气象。下面符合这一特点的字体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
9 . 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属于国会。但实际情况却是,自1787年宪法生效以来,总统派军队到国外作战150多次,而经由国会宣战后,再由总统下令开战的仅有5次。这说明
A.总统是美国国家权力的中心B.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得不到执行
C.美国总统遵循宪法体制D.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2021-11-03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10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平民领袖是人民的“谄媚者”。即所有政治领袖,要想被公民接受,获得他们的投票,唯一的方式就是“讨好”他们。他的这一观点表明古代雅典
A.领袖必须代表平民利益B.直接民主弊端明显
C.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体制D.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