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2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023-06-25更新 | 20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戛尔尼来华使命的失败是由于他触犯了广州商人和官员的既得利益。由于利益极丰,东印度公司在其最后几年中又格外小心,因此广州的商业体制不论西方人做出何种外交努力都是依然故我。”材料中广州的商业体制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
4 . 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博士说:“包括我在内,许多欧洲人并不理解中国为何如此隆重地举行胜利阅兵。最近,为了更好地观看阅兵,我阅读了不少文章和书籍,才知道这段东方历史,人类不能遗忘它。”下列哪个史实不能佐证此观点(     
A.中国始终坚持抗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B.中国战场开展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
C.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
D.中国进行了顽强的抗战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5 . 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使商店脱离同业街区的限制独立分散,零售商店和饮食店分布于各街各巷,甚至在大城市出现了沿街叫卖的货郎。从社会史馆的角度来看城市布局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的发展越来越服务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D.宋代的城市布局较为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1846年人们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冥王星又被发现,这说明了科学理论(     
A.根本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理论基础B.在继承与突破传统中发展
C.对人类发现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D.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这说明了(     
A.“科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发展B.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C.自然与社会领域发展规律完全相同D.迷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障碍
2022-08-03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州人。他还没有富贵显达时,有意救助族人,但当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知政事时,才有俸禄和赏贱的收入,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一群族里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

——摘自钱公辅(1021~1072)“义田记”译文

材料二   这种集体行善的活动,在四明主要士族的推动下,于绍熙元年(1190)在当地正式出现了超脱家族而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组织——乡曲义庄。为了将地方家族间的关怀变成制度化的组织,常态、持久的推动集体活动,于是史浩等人着手建设此一组织。史浩揭示设置乡曲义庄的宗旨:义田之设,专以劝廉耻。……为士者,生事素薄,食指愈众,专意学业,不善营生,介洁自持,不肯为屠沽之计、擎攫之态者,使各知有义田在身后,不至晚年忧家计之萧条、男女之失所,遂至折节汨丧修洁。故以此为劝,使其终为贤者。

——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范仲淹设置义庄与四明士人设置乡曲义庄,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设置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义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022-08-03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开封型城市,这是典型的消费性城市,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工商业是为这个城市的地主服务的。另一类是苏杭型城市,这一类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对这两种类型的城市解读正确的是(     
A.开封型城市的封建地主是工商业者的附庸,封建性超过了商品性
B.两类城市说明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城市的转变
C.苏杭型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开凿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开封型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
10 . 商代遗址中已有铸造青铜钁的作坊,并出土了钁范,表明青铜钁已批量生产。周人重中耕,中耕的农具也是青铜制作的。《考工记》中记载,青铜农具生产由“段氏”掌管,木制耒耜制作由“车人”掌管;《春秋》中记载中耕用的“钱”即青铜铲和青铜锄。材料表明先秦的农业生产(     
A.青铜农具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B.周代木制耒耜的使用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加
C.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领域没有把木质农具完全排斥掉
D.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