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对全球认识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1-26更新 | 85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学界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作用,最为符合该研究内容的一组是(     
A.玻利瓦尔 圣马丁 阿拉比B.苏加诺 扎格鲁尔 桑地诺
C.孙中山 提拉克 马赫迪D.尼赫鲁 卡斯特罗 纳赛尔
3 . 18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冶铁工厂主安东尼·培根用他贩卖黑奴赚到的钱投资铁厂。安东尼·培根致富反映了(     
①宗教改革实现了信仰自由     ②奴隶贸易获得了原始资本
③圈地运动积聚了大量资金     ④投资设厂走向工业化道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01-26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希望提高关税,抵制欧洲廉价工业品倾销,保护本地工业发展;在西部扩张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降低关税,进口廉价工业品,利用大量奴隶生产出口欧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这一矛盾的加剧(     
A.造成了美国与英国的战争B.引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C.激化了联邦与地方的矛盾D.导致了南北战争爆发
2023-01-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反映出当时(     
          
A.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B.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023-0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深,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派别。它的创始人主张(     
A.众生平等B.法老至上C.君权神授D.小国寡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它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它在欧洲大陆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迫使西欧帝王改变统治方法,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起了深远影响。它激励着亚非拉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它”是指(     
A.启蒙运动B.新航路开辟C.文艺复兴D.思想革命
8 . 观察下列示意图,与“五四”宪法相比,“八二”宪法的章节题目结构顺序体现了(     
A.我国已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D.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基础
2022-08-01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题

9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49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高二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粮食丰收,谷价较低,唐玄宗下诏:“常平之法,行之自古,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买入),不得抑敛”;待粮食短缺,谷价升高时,常平仓中粮食“即令减价出粜(卖出)”。由此可知,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B.保证仓储充足
C.宗族内部救助D.稳定粮食价格
2022-01-25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