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74次组卷 | 1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32次组卷 | 213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024-04-23更新 | 250次组卷 | 202卷引用: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4-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0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2024-04-11更新 | 128次组卷 | 5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时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此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阿兹特克历因其精确而为美洲多数地区使用
C.阿兹特克历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D.阿兹特克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联系
2024-04-10更新 | 56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5课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024-04-07更新 | 358次组卷 | 66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13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品德的形成》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工人阶级”一词。1817-1818年间,“工人阶级”一词被欧文不断阐释,并作为同“上等阶级”“中等阶级”相对立的概念。以后,工人的刊物广泛地接受和使用了“工人阶级”一词,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各阶级间的矛盾日益消弥B.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理论
C.工人阶级接受了科学理论的指导D.欧文的理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2024-03-29更新 | 325次组卷 | 90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