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出现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2 . 秦朝历史是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的存在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寻思的人物……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关于长城,人们有不同的认识:①有人认为长城是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见证,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②有人认为长城是秦始皇暴政的见证,成为秦朝骤亡的原因。

——根据葛剑雄《长城的价值》、贾谊《过秦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公民具有哪些政治素养?试以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为例说明当时思想领域里出现的“新思考”及其意义。

材料二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里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2)从罗马法的演进的角度谈谈罗马人是如何将“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的?
2021-11-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温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

材料一: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上,在中国的出路问题上,曾有过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虽然“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但是在中国近代探索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出现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破产,中国需要新的建国方案

事件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7年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建立工农兵手工工人城市贫民代表会议政府”
1935年瓦窑堡会议
1936年9月
把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各革命阶级)
1945年中共七大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1949年政协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义即人民民主义国家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1935-1936年共和国方案变更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中国革命历程,谈谈你对近代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认识。
2021-11-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佛罗伦萨和全盛时期的罗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 美第奇家族奖掖文化,搜集大批图书及手稿,藏在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别墅中,并对公众开放;网罗米开朗琪罗等著名艺术家,资助他们的艺术创作。在美第奇家族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也居于意大利各邦前列。

——顾学文《如果没有他们,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面貌》


(1)结合材料一, 谈谈你对“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这一句话的理解。

材料二   (他)在教堂建筑领域里最著名的成就,是设计建造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穹顶始建于1420年,但直到他死后的1467年才竣工。穹顶是佛罗伦萨大教堂——15世纪之前开始建造的哥特式建筑——结构的最后元素。穹顶——一种完完全全的古典形式——来与它中世纪的主体基础相协调。更令人气馁的是工程学的问题:自古以来从未有人建造过如此巨大的穹顶。

——【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2)指出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造者与穹顶的设计者。简要说明为什么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材料三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祈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椭圆形广场的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面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两侧柱廊像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欢迎和拥抱来自各地朝觐者。

——摘编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及其柱廊的设计理念。
2021-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以片面的《美日安保条约》和《日台条约》为基础,对新中国奉行孤立不承认、“两个中国”和“政经分离”政策,导致从1949年至1972年23年间,两国政府间并无正式外交关系。尽管如此,两国在民间交往、经贸合作和文化往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当年中日贸易颜就达到1.37亿美元。70年代初,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尼克松访华,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契机。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态。

——摘编自林代昭《中日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日本政局的不稳,中日关系逐渐出现重新调整的波动式局面。1995—1996年,中日关系甚至陷入最低谷,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虽然1997年出现了短暂的回暖,但2001年以后,小泉纯一郎首相在五年间六次参拜请国神社,并提出所谓的“文化特殊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更冷、更长的第二次“政冷”低谷。此后,安倍、福田先后出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逐渐“回暖”,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被称为“暖春之旅”的正式访问,与福田首相一道,为站在新历史起点的中日关系做了重新的定位和定向。

——摘编自冀伯详《论战后中日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日关系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后中日关系处于波动局面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启示。
2020-09-18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2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或者换句话说,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摒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

——摘编自《潘恩选集》

材料二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潘恩的政府理念。结合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内容,说明潘恩的理念在美国总统制度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表现。谈谈你从学者的感慨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4)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0-02-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求是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法律是统治阶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两则法律条文摘自罗马法中的《民法大全》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缺陷,并谈谈你的看法。
(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2019-11-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 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顾炎武的言论抨击了明代的什么制度?
(2)顾炎武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败坏人才”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