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2)绥靖政策的影响如何?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2021-07-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11-02更新 | 964次组卷 | 42卷引用: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l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

——摘编自许兵《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不过,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女工实际上并不多,约占该年所有工作妇女总数的3%,在英国女性人口中仅占7.6%左右。

——摘编自张云《从南方与北方出发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

材料三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城市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全球各地生根开花,并改变着一切原有的自然形态与秩序……城市化是一个人口转移的过程,也即由农民而市民、由乡村而城市的过程。在人类栖居地的转变历程中,环境、住房、交通、能源、健康、生产与生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应运而生……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病”随处可见……我们有关城市治理的方略虽说层出不穷,但均难以彻底解决现实之困境。

——贝纳德马尔尚《城市学编译丛刊/巴黎城市史(19〜20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简单谈谈你对治理“城市病”的意见看法?
4 .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革命时间如此短暂,但这并不影响其璀璨光芒。在这个最早诞生社会主义思潮的国度,在这座伟大的文化名城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这是马克思倡导的用暴力手段建立起来的政权,这种开创性会让世人永远纪念巴黎公社革命,其伟大功绩 将永存于世。但不容回避的是这场革命是仓促而起的,是普法战争激化民族矛盾及阶级矛盾所致,不成熟的革命者有一系列战略性的失误。

——摘编自于元《历史的丰碑——巴黎公社》

材料二 巴黎公社革命与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但是十月革命更加伟大,因为它有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组织,这是个以列宁为核心的领导骨干。他们没有犯巴黎公社革命所犯的一切错误,革命有计划地进行着,广大俄国人民被动员起来,敌人被打败,反革命分子被坚决镇压。最终,这个人类历 史上第一个鲜活的社会主义政权傲然屹立于东方,与帝国主义顽强对抗着。

——摘编自孙成木、李显荣、康春林《十月革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革命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社会主义运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0-12-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帝制统治,自秦始皇到清宣统皇帝退位,整个王朝体制历经2000年。正如荀悦所言:“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基于此种认识,中国古代一切社会生活都被吸纳进以王权为核心格局内,按照此种逻辑,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一种人治与治人高度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古代统治者心目中,民众既是政治社群中必须由贤者统治和教化的群体,他们天然地处于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中的最底端,同时,精明的统治者们也没有把民众改变自身命运的通道完全关闭,通过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文官选拔、考核及奖惩制度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有效流动。除此之外,以士人为主体的乡绅阶层成为连接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于是,朝廷政令止于府、县而又不失之于民众的管理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图景的一大奇特象。……当儒学话语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外儒内法、兼及百家的治国形态在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德主刑辅、宽严相济的治国策略被统治者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材料二19世纪中晚期,尽管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现代化气息,但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和庚子国难之后,传统治国理政的固有逻辑被彻底颠覆。严复讲:“西洋之言治国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仆隶也。”孙中山也说“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活跃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改良派与革命派两股政治势力虽然曾经彼此展开过激烈的对抗交锋,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即在中国建立起现代国家和社会,由此而无意识地合力推动了近代国家治理重构,并将观念一定程度上落实在政治体制变革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光《中国传统国家治理及其近代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国家治理发生变革的原因,并说明其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近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7 . 某大学历史系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2020-11-04更新 | 254次组卷 | 54卷引用:贵州省麻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在抵制日货、设广自救的爱国主义浪潮推动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曾一度复兴,在1936年达到了高峰。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一发展势头又被阻遏了。直到1949年,中国的近代工业产值才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7%,83%的经济成分仍然是江洋大海般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而在这17%的近代工业经济中,又有89%属于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集团。

材料二从同治年间到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前,历时20多年,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商办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大都在10万元以下,有的只有几千元,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其力量是微弱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0-08-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现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早在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就告示全国:中共的“根本主张,是要真正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对此,“共产党是决不放弃的”……1949年,历史翻到新的一页。从人民政协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举国上下,政通人和,民主政治开了一个好头。

——应克复《论中国现行代议制度之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法、美、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民主法制发展历程有何认识?
2019-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在谈到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时指出: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和初始阶段,启蒙没有立即被救亡所淹没。相反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张,不胫而走。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二者相得益彰,终于给整个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不过,这种良好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五四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走的是这样两条路:要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参加革命斗争,救亡图存;要么继续从事教育、科学、文化等启蒙工作。……然而出于救亡、革命和战争的现实要求,在共产党所坚持的道路上,从其建党伊始到延安整风,都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彻底否定无政府主义鼓吹的那种绝对个人主义,同时也否定了自由主义所倡导和追求的种种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属于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东西。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压倒了一切,最终也压倒了启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救亡与启蒙”为主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看法。(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