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北美殖民地通过了《独立宣言》,并进行了独立战争,通过了《邦联条例》,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对内政治不能稳定,国家不能统一,对外所面临的军事威胁也仍然存在,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各州代表在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

1871年至1918年,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二战后,西德各州总理接过盟军的法兰克福文件,委托建立一个联邦制类型的政府形式,联邦制思想在西德各州广为传播,加上德国本来就具有联邦制的传统,所以联邦制的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1949宣布联邦制在德国又被建立起来。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表明以联邦制来构建未来的国家结构。辛亥革命爆发后,联邦主义进入实际政治领域。20世纪20年代初,联邦主义风靡一时,演变成甚嚣尘上的思想潮流和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随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揭橥联邦主义,……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时国情,选择单一制国家结构,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运用联邦制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

——摘编自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最终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联邦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这一思想未能在中国成功实践的原因。
2022-06-29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热点09从中期选举看美国政治极化与民意分裂-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年度热点】知识与命题深度解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2021-06-09更新 | 3823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现代退休制度】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的“老有所终”的“大同世界”观相结合,使西方社会福利思想逐步被国人所接受。其中,退休养老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重要环节,颇受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增长、教育内容的改革使大学面临着人才更迭的问题。为保障年老教职员的生活和权益,提出并制定退休制度是必然之举。1917年5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其中首次提及了国立大学教职员的退休问题,对教职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摘编自田正平《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男干部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干部为55岁,女工人和女职员为50岁。建国以后60多年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没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观念认为,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国家政策应对女性进行倾斜,保护女性特殊权益,以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地位的平等。

——摘编自刘秀红《男女同龄退休政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退休制度的特点。
2022-04-20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81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自1994年以来,墨西哥对美国的玉米关税逐渐取消,从美国进口的作为牲畜饲料的玉米激增,目前已占墨西哥市场35%的份额。20081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下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材料2   英国能源行业数百名合同工人在20095月举行了为期两日的罢工,其中包括林赛炼油厂的工人,抗议位于威尔士米尔福德港的South Hook液化天然气终端使用海外劳动力。

材料3   为期5天的2010年世界社会论坛于当地时间2010129日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市闭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10年之后:建设一个别样世界的挑战和建议”。世界社会论坛是由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各国非政府组织发起,并由全世界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和社会团体代表参加的大型会议。

材料4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概括上述材料中反全球化的形式。
(2)从反全球化角度看,材料1、2反映的情况的出现原因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反全球化运动”。
2022-08-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高考术语及应对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交通工具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富尔顿设计制造的轮船


图三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图四上海开通电车经过南京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及原因。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2)很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三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色的阴霾,等等。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电车刚在天津开通时,人们出于好奇心,纷纷围观,追随车辆,小孩在铁轨上掷扔石子,甚至有人攀拉电车。当局发布告示,要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对乘坐电车也有规定,诸如“车上不许吐痰”,“车上不准带犬及各种畜生”等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认识。
2022-08-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交通工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上,由于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等因素,我国的工业一开始便大部分建在了东南沿海地区。1932年“一二八”沪战后,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工厂应该内移。“七七”事变后,许多有识之士再次呼吁沿海工业应该迁到内地。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军的全面进攻。为了支持抗战,防止东部地区的工矿落入日军之手,国民政府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地。工厂内迁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虽然这种变化是受制于战争而被迫完成的,但它却使西部地区的工业在战时短短的几年便走完了平时需要几十年甚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并为以后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小龙《抗战时期战区工厂内迁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工业一开始便大部分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工矿企业内迁的原因及影响。
2021-09-0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至于至今之西洋,则与是断断乎不可同日而语矣。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自其自由平等观之,则捐忌讳,去烦苛,决壅敝,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胜也。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二   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朝鲜人亦有言曰:“地球上不论何国,但读宋、明腐儒之书,而自命为礼义之邦者,即是人间地狱。”“夫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唱民主之义,未为奇也。朝鲜乃地球上最愚暗之国,而亦为是言,岂非君主之祸,至于无可复加,非生人所能任受(即忍受)耶?”

——谭嗣同《仁学》(1897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社会思想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期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