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2 . 战国时期,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之后,他们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经常游访诸侯,借此获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材料说明了
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政权统治
B.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
C.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
D.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评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4 . 清朝中叶以后的中国面对西方文明冲击的反应各有不同,以下有关“冲击”——“反应”的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展开
B.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爆发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实施
D.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兴起
5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虎门销烟B.爱国官兵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
6 . 某命令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命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个命令是(        
A.实行“削藩令”B.实行行省制
C.实行“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
7 . 先秦时期,君主需向臣下行揖礼(双手合抱,手心向下,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空首礼。汉代,皇帝对“三公”的礼节有“兴”,即以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这一变化
A.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B.彰显了君主的威严与权威
C.促进了儒家礼仪的完善D.淡化了社会伦理道德关系
8 . 1835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触景生情的他写道:“在这里你不可能看到人们悠闲地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曼彻斯特现象”反映的是
A.英国社会的贫穷落后B.英国创造的财富大量流向海外
C.焕然一新的工业城市D.工业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9 . 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样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 . 如表是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单位:亿美元)

如表的数据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B.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一带一路”取得成就D.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